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65章:要趁这个机会打玄武门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5章:要趁这个机会打玄武门吗?(2 / 2)

张阿难道:“陛下震怒,要立刻锁拿魏王问罪。”

“是房相谏言,说五姓七望才是关键。陛下这才决定将计就计。”

李承乾略微沉默后说道:“烦请张内侍回禀父皇,我知晓了。”

张阿难深深的看了一眼太子,躬身作揖:“是,太子殿下。”

有些话,不必多说什么,说再多,也没有意义。

但张阿难相信太子,即便太子曾经有些谋逆之举,可张阿难知道,那是太子被逼无奈。

在这等紧要关头,太子肯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张阿难离开后,李承乾对身边的文忠吩咐道:“召苏定方,杜荷,赵节,李元昌过来商议。”

文忠作揖:“是,殿下。”

不多时。

苏定方,杜荷,赵节,李元昌几人,纷纷赶来含元殿。

人到齐后,李承乾便把关于魏王勾结突厥,陛下的决定说了出来。

李元昌一脸惊喜,道:“太子殿下,这是天赐良机啊。”

“李靖带走二十万大军,太极宫禁军不足五万,而我神武军三万精锐尽在掌握!”

这番话,让在场的众人有些沉默。

李承乾目光扫过众人,而后道:“汉王,你说该如何。”

李元昌还没意识到,太子这一声汉王的含义。

依旧是自顾自的说道:“此刻不夺宫城,更待何时?”

“不必等突厥来袭,只要李靖带着大军离开长安,殿下便可直走玄武门,破玄武门,入太极宫。”

“有陛下诏敕,太子自可顺利成章接管长安城防,皆时以陛下病重,掌控朝堂,大事可成。”

李元昌还没说完,杜荷就打断道:“那突厥如何。”

李元昌道:“自是按照陛下之计划行事,这于掌控宫城并不冲突,皆时同样可里应外合,攻克突厥。”

杜荷皱眉道:“若是李靖知晓了宫破被破,会是如何。”

李元昌道:“皆时可封锁宫城,不让消息传出,李靖自然会按照陛下先前圣意,攻打突厥,我等也可出兵,内外夹击,大破突厥。”

“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之事吗?”

“到那时,太子殿下又有泼天功劳,加之掌控宫城,自可顺理成章让陛下禅位。”

“想来群臣百官,也是识相的。”

“平定内忧外患,太子殿下也有足够时间梳理朝堂。”

李元昌侃侃而谈,杜荷等人,却不怎么接话。

等李元昌说完后,赵节却道了一句:“这等行径,与小人何异,趁人之危,颇为不耻。”

李元昌皱眉道:“赵节,你这话是何意?”

“自古成王败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如今天赐良机摆在眼前,不趁机夺取宫城,难道要等陛下回过神来,再将我们一一清算?”

赵节微微摇头:“汉王,话可不能这么说。突厥铁骑即将压境,此刻若对太极宫动手,陛下安危暂且不论,长安百姓怎么办?万一消息走漏,军心大乱,突厥趁虚而入,我们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李元昌喝道:“赵节,你莫要妇人之仁。”

“宫城布防兵力空虚,只要我们一声令下,借机调动火炮,不出半个时辰就能破开玄武门,控制宫城!届时以陛下名义发号施令,突厥不足为惧!”

赵节虽说曾经有些纨绔,然秉性是不错的,否则也不足以让李世民看重,授予洋州刺史之职位。

刺史为州府长官,掌一州之行政,赵节能担任洋州刺史,除开本身的身份外,个人能力跟品性都是不差的。

历史上赵节之所以被赐死,完全是因为站位错误。

其母长广公主在武德末年改嫁杨师道,当时赵节才八岁,正是启蒙之际。

而杨师道,深受儒家忠义思想的熏陶。在其成长过程中,杨师道的言传身教对赵节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节从继父那里接受了正统的道德观念,认为做事应遵循正义和道德准则,而趁人之危这种行为违背了这些原则。

杨师道在官场中以温和、谨慎和正直著称。

在处理事务时,通常会考虑到各方利益,尽量避免采取极端或不道德的手段。赵节在与继父的相处中,耳濡目染了这种处世方式。

他明白通过正当手段解决问题虽然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但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也更符合道德规范。

李元昌就不同了,虽说深受皇家教育,可他自小看到的,是李世民弑兄杀弟,囚父继位。

赵节没有过多跟李元昌争执,看了太子殿下后,缓缓道:“汉王!陛下将长安托付给太子,是信任殿下能守住国门,而不是让我们行此背信弃义之事!”

“当年陛下渭水之盟,单骑退敌,何等英雄气概?如今我们若趁他兵力外调就夺宫城,与那些勾结突厥的乱臣贼子有何分别?”

李元昌反驳道:““住口!赵节,你懂得什么天下大势。”

“太子若不趁机上位,等突厥退去,掌控全局,难道就会放过殿下吗。”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

杜荷此时插话道:“汉王,太子监国以来推行科举、整顿吏治,民心所向。只要守住长安,立下抗敌大功,何愁没有未来?何必行此险招,自毁根基?”

“哪怕是陛下事后要对付太子,我等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此时发难,为天下人所不耻,朝廷百官如何看,天下文人又如何看太子?”

李元昌对着太子拱手作揖:“殿下,自古成王败寇,只要殿下登基,天下民心还不是任由掌控?”

“当年陛下做得初一,如今殿下又怎么做不得十五。”

赵节气得发抖:“汉王,你这是在把太子往火坑里推!陛下对太子虽有不满,但终究是父子,若太子此刻谋逆,就是彻底自绝名声!”

李承乾没有开口,只是把目光放在一直沉默的苏定方身上。

感受到太子注视,苏定方作揖说道:“殿下,末将不敢苟同汉王之言。”

“当年陛下渭水之盟,单骑退敌,保我大唐子民平安。如今大敌当前,我们若行此不义之事,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更何况,我神武军中,多是出自于讲武堂。”

“太子于讲武堂授课,告知将士保家卫国,官兵一体,以人为本。”

“这是将士们的信念,亦是对太子的拥护。”

“若太子此刻趁机夺取宫城,让神武军的将士们如何作想。”

“难道太子曾经讲述的那些道理,信仰,只是诓骗于他们的吗。”

“因此,末将以为,若趁此机会夺取宫城,不仅是失去民心,更是要失军心。”

“若军心散,则日后神武军之勇不复,信念崩塌,这才是真正的大难。”

“还请太子殿下三思而行。”

李元昌见此,还想再行劝说,李承乾却摆了摆手,打断李元昌的开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