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风起明末> 第四百七十三章:雪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三章:雪恨!(1 / 2)

“轰!轰!轰轰轰!!”

巨大的震响声在高大巍峨的济宁城下响彻,声浪如雷,撼动四野。

济宁城,这座曾经巍峨耸立的坚城,如今早已是残破不堪。

外城早已在连日的炮击下化作一片丘墟,砖石崩裂,墙垣倾颓,焦黑的废墟间散落着清军的断旗残甲。

内城的城墙亦摇摇欲坠,多处坍塌的缺口如同巨兽狰狞的獠牙,裸露的夯土和木梁在炮火中颤抖,仿佛下一刻便会彻底崩塌。

靖南军的炮阵如林,黑洞洞的炮口喷吐着烈焰,每一次齐射都让大地震颤。

硝烟翻滚,几欲遮天蔽日,连苍穹都彷佛要被这联绵不绝的炮火撕开了一道裂口。

炮弹呼啸着划过天际,狠狠砸在城垣上,砖石迸溅,烟尘冲天。

济宁城中残存的清军甲兵蜷缩在残存的垛口后,耳中尽是轰鸣,眼前唯有弥漫的硝烟与飞溅的碎石。

炮击在响彻了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终于结束。

但是济宁城中的清军,并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因为。

城外,靖南军的步卒已是排布着严整的军阵,宛如黑云一般向城墙缺口覆压而来。

火铳齐射的爆响与喊杀声交织,箭矢如蝗,弓弦声动,在烟尘中穿梭。

清军的骑兵从城池的两侧飞掠而来,在两翼竭力周旋,试图迟滞靖南军的攻势。

靖南军的骑兵也在此刻出击,悠长的号角声在济宁城的郊野回荡。

不过清军的骑兵数量众多,终究还是有许多的轻骑突破靖南军骑兵的封锁。

然而当面对靖南军严密的火器阵列,这些曾经所向披靡的精锐铁骑竟显得如此无力。

只是军令如山,将命一下,只能义无反顾。

大量的箭矢自清军的骑阵之中飞掠而起,恍若密集的蜂群一般。

数以百计的轻箭划破空气,汇成风吹树林般的声响。

“举铳!”

“放!“

靖南军的军阵之中,军官们短促有力的口令下达,一排排火铳次第开火。

排铳声宛若奔雷,大量的清军轻骑中铳栽落下马,人马的惨叫声和嘶鸣声响做一片。

靖南军密集的步兵方阵也倒下了不少的军兵,但是仍然还站立着的军兵们,仍旧是牢牢握持着手中的火铳,冒着不断飞射而来的箭矢沉着冷静的装填着。

旌旗舞动,号声如山,萦绕在靖南军的各处军阵之中。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昂扬的军歌,在靖南军的大阵之中回荡,无数的军兵高举着兵刃,义无反顾的向前。

正如那军歌之中所唱的一般,哪怕前方势若水火,也并非是能够止步的理由。

“第二排,举铳!”

随着第二排令旗的飞扬,第二排的铳兵齐齐放平了手中的海誓铳。

吴平头戴红缨笠盔,平举着手中的海誓铳,在阵阵高昂的军歌声中,坚定的目视着前方。

扬州之战已经落下了帷幕后,他被靖南军的兵务司征调,因为战中坚定的表现,被选入靖南军的近卫师中,成为了一名队长。

靖南军近卫师,最早的前身,是陈望还只是汉中镇镇守总兵官时直领的正兵营。

而后陈望抽调镇下各营精锐,收纳多方南国诸镇多位将校家丁,以及七十二营的精骑老卒,共计三千骑,设近卫骑兵营。

之后陈望收汉中镇第二步兵营为直辖,令为近卫第二营,以原先第二营营兵为骨干,纳各镇之精卒为己用。

三营兵马,皆为百战之精锐,冠绝诸镇。

吴平,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被选入了近卫第二步兵营中。

“放!”

嘹亮的天鹅音刚刚落下,旋即又再度冲霄而起。

刹那间,密集的排铳声如雷暴炸响。

上百杆海誓铳同时喷吐火舌,白烟如墙般腾起。

在铅子撕裂空气的尖啸声中,对面五十步外的清军骑阵像被无形镰刀扫过一般。

最外围的清军骑兵身躯之上陡然绽开朵朵血花,棉甲下的铁片在铅弹冲击下扭曲变形,碎片与血肉一起从背后喷出。

吴平紧握着手中海誓铳,他的心中没有丝毫的恐惧。

有的,只是愤怒。

哪怕是已经过去了两月的时间。

但是靖南军的上下,所有的人都记得从徐州出发的那一天。

吴平也不例外。

升腾而起的浓烟遮蔽了靖南军的军阵,呛得吴平的胸腔难受无比。

在弥漫横飞的硝烟之中,吴平突然有些失神。

嘹亮的军歌声,在吴平的耳畔的萦绕。

声嘶力竭的万岁生,在吴平的脑海之中回荡。

浓白色的烟雾遮蔽了他的视线,也将他带回了出征之前的那一个清晨……

黄河的水流裹着浮冰缓缓东流,北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扫过两岸。

清军的铁蹄踏破京师的噩耗传来,北国大地在腥风血雨中呻吟,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南逃而来。

当北伐的消息传出之后。

当他们走出徐州城外的军营之后。

街巷的两侧,道路的两旁,徐州城外的郊野之上,站满了无数身穿着布衣麻衫的百姓。

那些明明还在为生计每日奔波,挣扎在贫苦之中的百姓们。

捧着粗陶碗,盛着攒下的粟米。

挎着竹篮,装着仅有的腌菜。

背着包袱,包着他们仅有的一切。

他们捧着这些微薄的馈赠,站在寒风之中,为他们送行。

水师的舟船不够,他们很多的人,都是乘着渔民的船从黄河的南岸渡河北上。

南北两岸的僧道们诚心诚意的诵念着经文,祈祷着他们的凯旋。

千万个声音最后只是汇聚成了两个字——雪恨!

每当吴平闭上眼睛的时候,他都能够看到那时的场景。

他们怎么能够后退?

他们怎么能够胆怯?

吴平机械的装填着手中的铳枪。

眼泪顺着他的眼角止不住的流淌而下。

此时此刻。

他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宣讲官给他们讲贾庄之战时,那些跟随着卢总督的军兵们,为什么明知前方便是死地,却仍旧义无反顾的原因。

他们的皇帝,在敌人的逼迫之下殉国。

他们的国土,在敌人的刀剑之下沦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