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武侠仙侠>仙子,请听我解释> 七百九十四章 序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百九十四章 序幕(2 / 2)

在短暂的沉默后,

李昭渊双手交叠置于案桌上,幽然出声:

“诸位,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武成侯阴沉着脸,道:

“回殿下,寻常战事不可能将弘农之北的摧毁得如此彻底,若御影卫的消息无误,驻扎弘农之北的黑鳞军便绝非是败退。”

李昭渊看着这被誉为大炎军神的老者:

“慕卿之意是说黑鳞军主动拆毁了弘农之北一切的守备设施,并弃地撤离?”

武成候颔首:

“是。”

李昭渊沉默了少许,扫了一眼这三名皇党重臣,道:

“那诸卿以为相府此举为何?”

武成侯认真想了想,实事求是的直接开口道:

“许殷鹤将弘农一地黑鳞军大半精锐调去突袭江南,此举无论对错,都已让弘农一地的军力天平倒向宗盟,弃地撤离对于相国府而言是最佳的选择。”

对于这个回答,李昭渊并没有立刻出言回答,转眸扫向了堂内其余众人。

很快,大炎次相便开口一针见血的叹道:

“武成候所言虽也无误,但却仅局限在军事,更深层的原因大概率恐怕还是因为相国府内已然变天。”

武成候略微蹙眉,回眸瞥向那出声的老者:

“也就是说许殷鹤真的死了?”

大炎次相眼眸中透着思虑,低语道:

“以龚某与许相共事数十载的了解,他若尚在,不可能,也无必要放弃经营十余载的弘农之北,那是他与先皇为南下讨逆而谋下的桥头堡。”

说着,

次相的目光试探性的看向了案桌后的新君。

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先皇应当是驾崩于皇陵巨变那日,可在那日之后许殷鹤却是在朝堂上露过面。

换而言之,

若是如今许殷鹤当真身死,那便只会是这位新君做的。

对于这份试探,李昭渊并未立刻做出明确的回答。

旧帝为新君立威考虑,而留下一个权臣做试刀石是万载皇朝天下中屡试不爽的方法,但许殷鹤明显已然远远超出权臣这个范畴。

李昭渊承认此事,的确能够短时间内于皇党内部树立起无比的威望,但后果却是皇相决裂。

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因此许殷鹤的死只能暗示,不能挑明。

李昭渊看向堂内另一位武官。

禁军统领会意,缓声出言:

“以王某之见,许家这是在对殿下您施压。”

禁军统领并未再用相府这个词代称,而是用许家,很大程度上已然替李昭渊做出了回答,所以他也应了禁军统领这句推测:

“孤以为然。”

话语至此,事情已经在这个小圈子内挑明——许殷鹤大致是已然随先帝去了。

此事对于在场的几位老臣而言,说不上喜悦,也谈不上悲伤,亲身经历过的时代终是落幕,有的大概只是唏嘘遗憾,不过眼光总得向前。

作为武将,武成侯间话语既已挑破,他索性干脆直接的问道:

“如此看来那许长天真的很着急,殿下您准备如何应对此事?”

大炎次相在李昭渊之前开了口,将话说得更有回转的余地:

“殿下,相国府的体制从建立之初便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若将其概括为两个字便是割裂,它将一个整体划分成了两派,一边是朝廷中的相党官员,一边是则是许家内臣。两套班子平行而立,然后以许殷鹤这个最高领袖为交点相辅相成。

“许殷鹤尚在时一切都能够平稳运行,但当他本人逝去,两套班子的交点就会消失。

“从老臣近些时日经手的政务来看,许家内臣一线基层中很多事宜都需要由朝堂相党配合,无论是人力征调、还是土地划拨,甚至连物资调度都需要我大炎地方官员的协助。

“短时间内因为许殷鹤个人的积威,相国府这套体系所拥有的向心力并不会被破坏,但是若时间拉长,没了许殷鹤这个强人站在朝堂上,而您又手握天下大义,拥有着朝堂绝对的正统,那些相党都将随时间而逐渐失去在朝堂上发声的能力,最终归心于您。”

李昭渊细细听完,漆黑眼眸看不出喜怒:

“以龚相之意,孤应当继续拖延?”

“........”大炎次相眼角跳了跳。

当然可以拖,拖了一个月,许长天就让黑鳞军把弘农丢了,再这么下去鬼知道那毛头小子能做出什么过激之事。

不过李昭渊的下一句话便让大炎次相的心又放回了肚子里:

“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许家是天家的盟友,宗盟才是我皇庭的心腹大患,许长天的诉求孤不能无视。”

禁军统领低声问道:

“殿下之意.....”

“父皇与许相建立的旧秩序终会崩解,属于孤的新秩序总得建立。”

李昭渊缓缓的从座椅上站起了身,指尖掠过案桌木纹:“既然许长天想在朝堂上维系许相那般影响力,那孤索性给他就是,但弘农一事也确实让朝堂上下人心惶惶,黑鳞军不能再作为一支不存在的军队,至少朝廷不能对这支军队的动向一无所知。”

“.........”

话落无声。

在场之人都是浸淫官场数十载的肱骨重臣,哪怕是常年领兵在外的武成候,也很清楚这新君话语的意思。

李昭渊准备承认黑鳞军的存在。

许长天可以延续许相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但他要给朝堂一个介入黑鳞军的机会。

至少你得汇报黑鳞军的去向。

从宏观来看,

这是一个有利整个朝堂的决策。

内战爆发至今,皇族与相府的军队都是在各打各的,但面对宗盟这个庞然大物,在未来将会愈演愈烈的内战中皇相两党的军队不可避免进行协同作战,以如今的体系想要完成这种联合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问题是,

这对整个朝廷有利,却不一定对许家有利,以许长天那种鹰派作风,真的会允许外人介入他的军队?

只是三人的这种担忧,很快便在相国府传来的消息中转为了疑惑。

翌日,

先帝遗诏传至相国府,封许相三子为汉王,赐九锡、假黄钺、赞拜不名,开府三司。

宰相三子许元,安然领旨受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