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都市言情>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二百六十八章 送军出征,一个都不能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八章 送军出征,一个都不能少(2 / 2)

“那好,等我长大,我也要变成一名军人,一名勇敢的军人。”

“好!”

类似的场景,不断的救援的半路上上演。

陈默一直都在对着地方车辆举手回礼,国家士气是无形的。

只有在关键的时候才会显现。

至于平时,那一小部分杂音就是个屁,说自己国家这不行那不行的,恨不得换身皮,换个颜色。

发展必然会有阵痛。

众志成城的伟大,不是那些人能够真正了解。

大概又过去二十分钟。

交通部门的人员出现,嘟嘟嘟,车顶警报器闪烁红光,开始替示范营的车队开路。

有地方部门协助,前进速度快了不少。

距离灾区越近,消息也就越多。

通讯车载电台内,陈默安排人接入指挥频道,灾情实时信息,地区协防,现场对接,大量电报犹如雪花一般飞来,通过终端,转到全营几名主要干部的手中。

目前。

撤离人员进度缓慢,余震是没了,可暴雨却越来越大,预计的泄洪时间甚至会提前。

原本救援压力就挺大,这下更是压力骤增。

陈默半个身子靠着车门,目露担忧,有交通部门的人领路,他已经下令让全营的战士在车厢内休息。

保存体力。

因为这很可能是泄洪前,甚至是泄洪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最后的休息机会了。

一旦队伍进入灾区,那就跟进入战场没有任何区别,连续作战也没办法避免。

越是前进,暴雨越是厉害。

巨大的水汽,让车厢内部都泛起一股强烈的潮湿,这个年代的车辆,密封性没那么好。

陈默乘坐的小车还好。

运输车顶端的帆布棚都被渗透,随便伸手一摸,就能抹下二两水。

灾难,可不会给士兵喘息的机会啊。

士官学院距离上级要求的地方实际只有一百多公里,可由于天气太过恶劣,等护送的交通人员离开后。

全营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人生地不熟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沿途支援的很多单位都被临时抽调,过去加固大堤。

问题是,加固大堤并非简单的码沙袋,同时还需要打木桩或者钢筋桩,根据情况,需要几米到十几米一根不等,串联结成网,将沙袋固定起来。

只有这样,大堤才能牢固。

否则,只是简单的码沙袋,就会如同无根浮萍,一旦碰到那种每秒上万立方米的洪流,顷刻间就能被冲垮。

届时,可就真的是堤毁人亡了。

示范营刚刚抵达受灾区边缘,还没等组织救援,就接到通知,附近所有抵达救援的车辆,都要统一调拨给188师,用来运输材料。

前方的路,只能凭借双腿带着工具趟过去。

尽可能延迟泄洪时间,为撤离做好充足准备。

等他们来到188师后勤接收车辆的地区时,一名中校身上批着雨衣,正在焦急的张望,看样子,对方早就等待多时了。

陈默他们所在的地方,处于高阳下辖一个小镇的边缘,这里距离大堤有二十多公里。

镇上的居民已经全部转移。

同时,该镇被临时当做高阳大堤联合指挥部物资储存处。

镇子里面,柴油发电机轰隆隆作响,防水灯泡被雨点打的乱晃,数台装载机同时工作。

调度人员指挥着机械,将堆积成山的各种前线抗洪所需物料全部装车。

瞧见又有一队新的车队过来。

中校急忙打开手中的手电筒,晃动着打停车的信号。

陈默披上雨衣从车上下来,中校快步上前,双眼通红的打量一眼面前的少校。

军改前,军衔有些混乱,少校和中校有些时候不见得就一定是前者的级别低,低衔高配并不罕见。

188师的后勤中校看陈默年龄小,却带这么多人过来,神情先是一怔,率先立正敬礼道:“你好同志,我是188师临时调度组的组长李洪波。”

“你好,我是京都示范营营长陈默。”陈默回礼。

“李组长,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救援地的混乱,完全超出了陈默的想象,一路上救援的部队,不断被更改路线,更改任务。

陈默必须搞清楚,眼前的状况。

“情况是这样。”李洪波也被陈默那句“京都示范营营长”的名头给唬住,这可是之前打败过188师三分之一主力的单位啊。

“我们前方一公里,暴雨加上地震引起泥石流,冲垮了路面,我们团工兵正在组织抢修,预计需要两个小时完成抢修。”

“所有征调的车辆,要在抢修完成后,第一时间将材料运到大坝。”

“所以,您的示范营,只能跑步去救援了。”

“明白了。”陈默点点头。

本来应该两个小时不间断的运输物资上大坝加固,如今路面被毁,就必须争分夺秒,安排更多的车辆待命,否则时间上来不及了。

“还有,陈营长,你们的人也得给我们留下一些,加固工作不能停,部分材料需要人力送上去。”

李洪波再次开口。

若搁平时,陈默那是一点亏都不可能吃,更别说给人给车了。

但现在,没什么可说的。

“老方!”

“来了。”

教导员方培军从后方的车队中脱离,快步过来。

“老方,商量一下。”陈默抬手抹了下脸上的雨水:“大堤需要加固,我们的车还有人都要留下一部分。”

“这样,你带着坦克连还有后勤,工兵连的人,留在这里协助,其他人交给我去组织救援。”

“我去救援,你留下。”

方培军跨前一步,言辞间毫不退让,性格随和的他,难得跟陈默起了争执。

原因很简单,加固大堤,虽危险,但只是延迟泄洪,一旦扛不住肯定还是泄洪。

但在泄洪区救援的人就不一定了,危险系数更高。

“别扯淡了,抗险救灾就是打仗,一切安排我说了算。”

陈默摆了摆手,随后看向王建勇:“你去通知,让梁红杰,秦小军,满学习,王艳军做好准备,服从教导员和调度组的安排。”

“老方,示范营267名战士我交给你了,一定给我安全的带回来,一个也不能少。”

陈默说完,对着李洪波点点头。

转身朝着泄洪区走,他要带人去追上撤离的群众,协助更多的人撤出去。

“秀才!”

方培军咬了咬牙,他来示范营时间短,从来都是叫陈营,没有叫过这个外号。

可现在,他喊了。

看着陈默继续离开的身影,老方双眼通红,大声道:“秀才,示范营329人交给你了,包括你自己,无论如何,给老子把人都带回来,一个也不能少!!”

“知道了。”

陈默头也不回的回应着。

两位主管商量好。

全营的人开始分成两波,一波留下,一波在干部的组织下,跟着陈默一起,沿着泄洪区出发。

他们这个地方,距离大部队不算远,毕竟,这里距离大坝已经有二十公里,民众撤离的早,基本脱离中心区域。

可一旦泄洪,依旧危险。

小镇上矿泉水堆积了成千上万件,还有不少的面包,陈默路过时也没客气,撕开就往自己背包里面装。

“除了留下的同志,其他干部,组织人员尽快补充,能吃多少吃多少,能喝多少喝多少。”

“尽量往身上带,吃饱喝足,做好十公里越野的准备。”

“所有人,把水壶都装满水,尽可能多带,给老乡带上一些。”

“等下出发,所有干部去医疗分队那领取葡萄糖,一人两瓶,喝了再走,剩下的放车上留下。”

“要求,所有人员做好负重规划,全体出动,不能拉下一人。”

陈默自己也没经验,但他知道,现在的自己必须表现的胸有成竹。

有了营长的命令。

侦察,装步,医疗所有人跑到物资堆开始装物资,很多人心里清楚,这些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给需要救援的民众吃。

哪怕他们这点人带的东西远远不够,可有一点算一点吧。

别看此刻暴雨依旧,但雨水特别脏,根本不能当做能源补充。

九十年代末,已经很少听到“酸雨”这个概念了。

但换到十几年前,用环境换发展,酸雨,沙尘暴那些都是常态。

很快。

领取完物资的战士集合,所有人都拼命的往嘴里塞面包,塞矿泉水。

都是老兵,哪怕营长不要求,他们也清楚,救援,首先需要的是体力。

吃饱喝足,每人再领两瓶葡萄糖灌下去。

这个习惯,还是当初训练蓝军营时遗留下来的,当时训练任务太紧,训练量太大,全营开启氪糖补充体力,效果还挺好。

“听口令!”

“各班正副班长前一个,后一个,看好战士,把手电都打开,对讲机打开,不用省电池,务必保证安全。”

“全营,跑步前进。”

程东手中拿着电喇叭在队伍中狂吼,他是肯定要跟着秀才的。

自己带的兵,无论当多大的官,必须自己护着。

“王建勇,你个狗日的,还在吃呢?跟着秀才走前面,要是磕着碰着,老子把你蛋拧下来。”

“操!”

老王嘴里正啃着面包呢,听到声音,只觉得裤裆一凉,撒腿就跑。

当然,这只是一下小插曲。

随着一个个干部配合,示范营很快变成纯步兵营,数百人开始前进。

“装步的人跟上。”

“看看侦察的人跑多快,你丫的腿瘸了?快点!”

“后面的跟上。”

黑压压的人群冒着大雨,背负物资,身上像是挂手榴弹一样的挂满了矿泉水,扛着铁锹等工具,跑步冲向群众撤离的方向。

啪啪!

救援心是好的,可路况太差了。

一开始就有人摔倒在烂泥中,身上物资被摔散,身旁的老兵随手将人拉起,捡起物资挂自己身上,重新背着向前。

连长,排长,以及医疗队的女兵,战斗班的班长,不断在各自负责区域内穿梭,鼓励,打气,观察士兵状态。

一旦发现谁状态不对,就会立刻调整配重。

“跑起来!全部跑起来,我们快一秒,高阳的人民就能早一秒看到希望。”

“再快一点,哪怕你们什么都不做,只要出现在现场,就是对民众最大的底气。”

“同志们,高阳泄洪区人民的希望,就在我们身上,拿出敢打敢死敢拼的精神来,冲!”

陈默带着队,时不时的喊几句口号。

进行高强度的急行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