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纪老师对创作也很有心得,我们一起探讨,让这部剧越来越好!”
不是能装吗?
那么来吧,请开始你的表演。
只见纪洋脸色难看,又不想失了体面,只得讪笑一声,“楚老师说笑了,我只是演员,剧本的问题不在我的专业范畴之内。”
这个回答中规中矩,要是换了一般人,也不好穷追猛打,可能这事儿就这么算了。
可是,一般人有楚总心眼小吗?
呲牙一乐,“我就不一样了,我演戏、改戏都会一点,纪老师还得努力呀!”
纪洋脸一黑,终于有点意识到,他惹错人了。
当然,这个判断来的多少有点晚。
楚编剧不当人的操作这才刚开始。
表面上,怼纪洋几句过过嘴瘾就得了,毕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
楚安看似也不再搭理纪洋,转头与沈进和电话里的阮文麟讨论起剧本。
当然,主要是还是阮老,“不瞒您老说,剧本我早就看过,绝对是个好剧本,也是我建议晚星接的这部戏。”
这话倒没有客套,作为《最好的我们》随拍随播,随播随改的牛人,楚安的编剧能力得到了全剧组的认可。不光是林晚星,许淑、童萌她们有邀约都会让楚安给参谋一下。
所以,这个剧本楚安之前还真看过。
依这个年代的观众审美,以及阮老扎实的功底,算得上是潜力好剧本。
以爱情为主基调,展现男女主角在民国动荡中的爱恨情仇。尤其是纪洋那个角色,人设相当叫得响。
出身贫寒,却乐观向上,不苟同旧观念的腐朽,不谄媚西洋新思想的洗脑,对于旧华夏的积病积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理想。
也正因为阮老笔下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出身富贵之家的女主一见倾心,展开了一段让人难忘的爱情旅程。
最终,在家与国之间,男主毅然选择后者,牺牲在斗争之中,与女主悲剧收尾。既赚了观众的眼泪,也拉高了剧集整体的思想高度。
至于林晚星扮演的女主,虽然没男主那么出彩,也不承载家国部分的主题,但富家女爱上穷小子本来也是个大看点,又敢爱敢恨,不作不燥,总体上来说,人设也是讨喜的。
最后纵观全剧,完全符合刚刚楚安提到的民国剧核心重点。
既有时代背景下的二元张力,也符合民国独特的叙事美学。
但是,好是好,如果换成20多年后的眼光嘛…只能说,还可以更好!
“阮老,如果您非让我鸡蛋里挑骨头的话……”
“我觉得,题材和比重上可以做一些微调!”
“题材和比重?”不光电话那头的阮文麟,沈进和副导演都是一脸疑惑。
副导演达者为师不耻下问,“楚老师,你能说的具体一点吗?”
这是帮沈进和阮老问的。
楚安也不卖关子,什么纪洋,先让他一边凉快去,“先说题材,我们是一部民国爱情剧,有些略显老套了。”
“十部民国,不说八部,五部爱情主题总是有的。”
“当然,我不是说爱情戏不好哈,只不过观众看的太多,难免会吹毛求疵。”
“所以,能不能在比重上做点文章,弱化一下爱情戏?突出第二主题的家国情怀。”
此言一出,沈进和副导演都没敢开口,电话那头的阮老更是沉默半晌。
连纪洋都竖着耳朵听。
别看瞧不上楚安,但话还是要听的。
心说,这孙子还是很有见解的!!
最起码,他对男主角的评价就能到位。实话实说,纪洋的团队也正是看好这部戏的潜力,尤其男主角的人设会让粉丝喜欢,才让他出演的。
当然,林晚星是女主角也占很大关系。
至于楚安说,降低爱情戏比重,突出家国情怀?那不还是突出他这个男主?
瞥了眼楚安,心里有种莫名的成就感,不管你怎么改,我都很重要!
另一边,楚安的提议让几个主创都陷入了沉默,过了好一会儿,阮老才略显为难道,“这个工程太大了。”
阮老,“小楚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是我没有考虑过的。不过,现在已经开拍了,而且我还病着,没法到片场去。”
“这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