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丞相府的禁私学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丞相府的禁私学令(1 / 2)

少府令的工作是十分繁杂的,扶苏要看的奏章不少,有些事要及时处置,及时安排。

譬如敬业渠的事,今年的大雪导致敬业渠的渠水结冰,各处竖井需要修缮,各县需要及时征发县里的民夫去修缮。

关中水系丰沛,但又不这么均匀,当初渭南就是一个典型。

没有敬业渠之前,渭南的旱地一眼看不到头。

每年春种夏收,再到冬至时,各县都会递上各自的文书。

在秦任职官吏是十分辛苦的,既要抓大方向,也要抓小事。

先前扶苏看着几个县的文书,任职少府令这两年来,常看文书,总有那么几个县的人,为了争抢水源大打出手。

以前的处理方式都是将闹事的人都赶走,真要动手私斗就拿入县府查问关押。

问题要根治,根治的源头就在水源,关中水系分布不均,敬业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扶苏想要在沛水河挖出一条渠,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中水利工程的开发潜力还是很大的。

即便是建不成大水库,也能够多挖几条河渠,做不到南水北调,至少让现在的人们多种几亩地。

丞相府内,在程邈的安排下,丞相府最得力的三十余个官吏开始忙碌。

寒风吹过关中,此刻的敬业县。

张苍自认自己并不是全能的,他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建设作坊群,建设水力作坊等等这些事,他都丢给了青臂去做。

无它,只因不会。

有了清闲,叔孙通就会在雪天煮茶,张苍就会蹭茶。

叔孙通已习惯了炒茶,这种手艺如今只有少数人知道,关中绝大多数人都不知炒茶有多奇妙,现如今会喝炒茶的只有辛胜,还有在这里教书的伏生,以及张苍,司马欣,频阳公。

频阳公时常来问叔孙通买一些茶叶,那老人家每一次让家仆来买茶叶出手都是十分阔绰的,几两茶叶就给百余钱。

善于品尝炒茶以及能喝这种茶的人,就只有这几人。

听说当年这种茶是公子身边的田常侍炒出来的,只不过那位常侍喝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喝了。

喝茶的此间风雅,叔孙通觉得如今少数几个志趣相投的人知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今天,辛胜,伏生,张苍,叔孙通,司马欣几人坐在一起饮茶,大家都是建设渭南的老人,都能说得上几句话。

煮茶的是叔孙通,一壶茶水煮沸了,就分给几人。

张苍喜喝茶的缘由说起来也是因当初建设渭南期间,那时张苍还在渭南苦熬。

那是一个深夜,正在深夜写着文书的张苍忽闻到茶香,出门就见到泡茶喝的叔孙通,张苍要了一碗茶,从那一碗开始,他就知道茶叶这个东西了。

那时的张苍并不觉得喝茶是必需品,直到公子的送来的那些问题。

每每夜里,见到公子送来的诸多问题,张苍都是苦思到深夜,忽有一天他想到了在渭南的喝过的茶,他回想起了茶水给他带来的那种提神醒脑的感觉。

而后,公子每每有问题送来,张苍就会想要喝茶。

不知不觉,茶就成了张苍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茶了,张苍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活下去了。

而公子送来的那些数术问题一次比一次难,要知道数术本是张苍的一种爱好,他虽知自己数术了得,那也看与谁比。

跟寻常人相比,他张苍自然是数术了得。

可面对一个天赋异禀,学什么都快得离奇的公子扶苏,张苍实在是心力交瘁,而且公子送来的问题,着实是费茶,太费茶了。

张苍坐在屋内,缓缓饮下一口茶,而后长出一口气。

司马欣坐在床边,感受着外面吹来的冷风道:“听说公子这一次又要修渠了。”

老迈伏生卧在温暖的炉子边,一手拿着一卷书正看着,他十分喜看公子扶苏建设国家的高论,但他从来不会参与讨论,只会安静地看着。

叔孙通是一个很聪明的老人家,也十分善于打探消息。

章邯离开之后,叔孙通在这里好不快活,与张苍共事,真是这世上最好的安排。

张苍其人行事规矩少,而且其人能力强,又有些懒散。

光是这一点,就让叔孙通十分舒坦,不像那章邯不善言辞,又不善交友。

章邯是郡守的时候,叔孙通往往为各县的事忙得团团转,但张苍不会,对张苍来说这些小事,他三言两句就将各县的县令摆平了,包括北边的内史郡,也对张苍十分服气。

司马欣说完一句话,叔孙通就看向了张苍。

谁知张苍就自顾自地喝着茶,摆出了一副,你们聊你们的,关他什么事情的态度。

是啊,公子又要修渠了,只要公子没说让张苍参与,那就与张苍无关。

在座的,其实都是个中高人。

看遍群书的伏生老先生,还有辛胜老将军,唯独司马欣是最普通的一个,在这些高人中他普通的都有些不像话了。

见许久没有人接话,叔孙通就道:“是在沛水修渠。”

司马欣颔首。

叔孙通与司马欣说着一些“凡人”应该说的事。

大家都是从渭南最困难的时节,一路走来的老人,自然要团结且互相帮助,说不定将来还能一起为臣。

叔孙通自然而然要维护这个团体的和谐的,他司马欣虽然很一般,也没什么才能。

但一群人中,总需要有个踏实办事的。

再者说爱吃豆腐的人家,都会有一头能拉磨的驴,不是吗?

叔孙通笑呵呵地又给司马欣倒上茶水。

此刻的屋外传来了热闹的话语声,辛胜终于站起身,打开门问了一句话,他对屋内安静的众人道:“戍边的孩子们回来了。”

言罢,辛胜就走出了屋子,给众人关上了门。

这是渭南郡第一批在长城戍边兵役回来的孩子。

稂又一次见到了爹娘,他还带来了一卷文书,文书上写着他的军功,斩首多少,以及几次冲阵。

这些军功足够他得到几百亩地,养活很大的一家人了,因他甚至被蒙恬提拔到了百长。

辛胜看着这个小伙子,笑呵呵道:“好呀!回来了就好,哈哈!”

稂整个人精瘦了许多,离开时还是一个半大小子,回来时胡须快遮住嘴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