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聚(1 / 2)

项梁站在人群中,听着周遭的议论,正注目看着挂在城墙上的木板上,木板上写着的话,就像是公子扶苏向反秦人士的宣战。

传闻中,公子扶苏是一个贤明的人,喜读书又爱民,为人诚信且言出必行。

不论这位公子如何地贤明,在项梁认为扶苏依旧是嬴政的儿子,而他的父亲项燕就是死在秦军的长戈下。

当身边相随的楚地名仕都离开之后,项梁身边就剩下了桓楚。

桓楚穿着粗布破衣,戴着斗笠低声道:“这殷通恐怕不可靠。”

听到桓楚的话语,项梁依旧走在闹市中,又道:“桓楚,你且安心。”

桓楚落后一步,跟在项梁的身后,再行礼道:“当初拒绝秦人支教夫子入会稽的就是殷通?”

项梁沉着脸道:“此事还有不少楚地名仕游说,殷通是此地郡守,是他让楚地的名仕赶走了秦人的支教夫子,收了我的的钱财,看似为我等掩护,而他私下又对那些秦人的官吏说是我等楚人私自赶走了支教的夫子,与他殷通无关……其人鼠首两端。”

桓楚一边走着,一边目光看着两侧的行人,道:“当初在彭城的命案,秦人官吏一直咬着不放,我担心殷通会……”

项梁沉声道:“桓楚,你留下来与我们共谋大事如何?”

“我信不过殷通。”他说完,又向项梁行了一礼,就快步离开了此地。

桓楚就这么走了,项梁站在原地送别。

虽说秦人的支教夫子没有进入会稽郡,可今年依旧有不少支教的夫子进入了楚地的其他郡县。

楚地沛郡丰邑中阳里的县府内,一个中年人正在看着眼前的文书。

这卷文书是从咸阳送来的,随之而来的还有二十余个支教夫子,此人正是中阳里主吏掾萧何。

身在楚地的大秦县吏,萧何也会听到一些有关公子扶苏的传闻。

支教的事,萧何没有权力参与安排的,他不过是个主吏掾,帮着县令招待这些夫子,而且这群夫子中,还有一个萧何的一个熟人。

但见到了那些支教夫子,萧何还是十分钦佩的。

这些夫子都很年轻,却能够走数千里地来楚地支教。

此地的县令十分客气地请支教夫子进入县里,进行支教。

此地的民风和谐与会稽郡大相径庭。

中阳里的人们,十分支持公子扶苏的支教令。

当天夜里,萧何去见了一位支教的夫子。

此人正是这些夫子的领头人,稂。

稂道:“许久不见了。”

萧何道:“去年你来支教,却走得匆忙,今年又带来这么多夫子,之前还觉得我们中阳里照顾不周,实在惭愧。”

稂接着道:“本来想要来楚地的支教夫子并不多,但知道楚地有人拒绝支教,他们都要先来楚地看看,明明是来支教的,也从未想过为自己谋私,却被有些人拒绝,都是少年人……他们心里很不服气。”

坐在边上的曹参忙道:“万万不可去会稽郡,听说那里的楚人十分敌对秦人。”

稂颔首道:“我知道分寸,其实明天我就要去琅琊郡了。”

稂又拿出一卷书,递给萧何,又道:“这是近来关中的治理之策,你可以多看看。”

萧何道:“多谢。”

天色入夜之后,稂就带着他的支教夫子去休息了。

萧何打开这卷竹简,入眼的便是关中新历,二十四节气。

曹参道:“要不多留稂几天?”

萧何收起这卷书,望着夜色中的街道,低声道:“不必。”

曹参颔首。

在县里,萧何向来是行事稳健的,只要他说不必做的事情,曹参就不会多言。

而关中或者是别的地方,对萧何与曹参来说都是两眼一抹黑,外界什么情况都只是听说而已,没有亲眼见过。

曹参向来是听萧何的,萧何说什么就是什么。

稂在中阳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就离开了此地,前往了琅琊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