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不急不缓,朝着北大街驶去。
月红要带着陈家表妹回柳宅,看看她和陆沉的孩子们。
......
另一边,王伯、罗县令等人与清风书院里的唐山长相谈甚欢。
罗县令自然早就识得县学里的山长。
别的不说,学子们去省城赶考前要办理亲供、互结和具结。
他们的准考证称之为浮票,需要加盖官府印章,由山长作为保人画押。
唐山长须发花白,没有文人相轻的陋习,待人十分亲和。
他热情地将罗县令一众人迎进书院。
“诸位远道而来,能来我这清风书院,实乃幸事。”
罗县令拱手道。
“唐山长,此次前来,是县衙最近接收了一批逃荒的落难之人。”
“其中不乏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如今他们落户在清水县,不知县学可还缺助教?”
陈二爷、堂五叔、陈明澈闻言一愣。
不是说来看看有没有杂役的活吗?
愣怔间,罗县令就给唐山长介绍起他们。
“本县已将人带来,正是这三位。”
陈二爷瞬间反应过来,镇定地向前一步,微微拱手道。
“唐山长,我等虽历经逃荒之苦,但对学问的追求从未停止。”
“若能有幸成为县学助教,定当竭尽全力,为学子们授业解惑。”
陈明澈和堂五叔也赶忙跟上,恭敬行礼。
三人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皆知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他们本就是文弱书生,到了清水县也在茶楼里打听了不少当地情况。
河码头扛货倒是能赚到铜板,可那些重体力的活他们干不来。
城中那么多铺子酒楼里的账房先生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给书肆抄书也不是稳定的活计。
若能在县学成为一名助教不仅能有稳定的收入。
还能继续钻研学问,教书育人,实在是求之不得。
唐山长上下打量着他们,捋着花白的胡须微笑着道。
“既是罗县令举荐,想必诸位定有过人之处。”
“不过,县学助教责任重大,我需对诸位的学识进行一番考察。”
罗县令神色认真的点头道。
“唐山长严谨治学,理应如此。”
随后,唐山长带着陈家三人来到一间静室。
拿出一些经史子集的经典篇章,让他们讲解其中的要义。
陈二爷等人沉着应对,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唐山长边听边不时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
随后又在学术上与他三人交流一番,唐山长的神色越发满意。
这三人皆是大才啊!
英雄不问出处,唐山长不动声色的引着三位候选人回到待客厅。
刚落座便面带赞许地看向罗县令,语气诚恳道。
“县令大人,此番考察下来,这三位先生学识扎实、见地通透,确有真才实学。”
陈家三人忙拱手道。
“山长谬赞。”
唐山长目光转向三人,语气愈发恳切。
“若三位不嫌弃县学眼下的规模,我想先邀诸位担任助教一职,协助规整课业、点拨生徒。”
“日后若在教学上做出实绩、有所建树,再正式聘任为清风书院的夫子。”
罗县令和王伯就等着这话呢!
“唐山长,他们暂时还没有居所,且还有家人。”
“本县听闻清风书院旁边也是有家属院的,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唐山长捋着胡须听罗县令说完,脸上的笑容更加和蔼可亲。
“好说好说,确实还有几处空着的宅院,老夫马上安排人带你们去挑。”
王伯在一旁补充道。
“我们的意思是,宅院价格合适就买下来。”
唐山长微微颔首。
“好说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