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最后的明末守卫者> 第五章 烽火京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烽火京畿(2 / 2)

长平公主怔怔地看着赵子龙,他的身上还带着未散的杀气和淡淡的血腥味,但此刻在她眼中,这个男人却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他杀起人来眼皮都不眨一下,手段狠辣果决,但他的杀戮,却又似乎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正义凛然。他杀的,都是那些双手沾满了无辜者鲜血的恶徒。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心悸和一丝……崇拜?是的,这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杀伐果断,快意恩仇,比皇宫里那些平日里只知道阿谀奉承、关键时刻却毫无作为的文臣武将,不知道要强过多少倍!她甚至觉得,如果大明能多几个像赵子龙这样的猛士,何至于落到今日这般田地。

终于,在黄昏的最后一丝余晖被墨色的夜空彻底吞噬之前,他们一行四人,在赵子龙的开路下,有惊无险地从那处防守相对薄弱的城墙破损处,成功地逃离了这座已经化为人间炼狱的北京城。

站在城外不远处的一处小山坡上,他们回望那座曾经象征着大明帝国无上荣光与权力的雄伟都城。此刻,只见城内多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犹如一条条张牙舞爪的火龙,在吞噬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尤其是紫禁城的方向,火光最为炽烈,几乎映红了半边天际,仿佛整个皇宫都在熊熊燃烧。

崇祯皇帝遥望着那一片火海,望着那曾经属于他的宫阙,望着那无数在火光中挣扎哀嚎的子民,身体控制不住地剧烈颤抖起来。他再也支撑不住,猛地双膝跪倒在地,面向着北京城的方向,重重地叩下了三个响头,额头触及冰冷而坚硬的土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列祖列宗在上!”他声音嘶哑,仿佛是从胸腔最深处挤压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带着血和泪,“不肖子孙,大明皇帝朱由检,无德无能,致使强敌破国,神京沦陷,万千子民惨遭屠戮,愧对天地,愧对祖宗,愧对万民!朕在此对天立誓,只要朕朱由检尚有一息尚存,定要卷土重来,光复神京,驱逐流寇,剿灭建奴,重整我大明河山!若违此誓,教朕死后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悲愤而决绝的誓言在寂静的夜风中远远传开,带着无尽的不甘、悔恨与一丝渺茫的希望。这位大明朝的末代帝王,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痛之后,似乎终于在绝望中迸发出了最后的血性。

赵子龙默然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皇帝。抛开历史的成败功过不谈,单从这份不屈的血性和宁死不降的骨气来看,崇祯确实比中国历史上许多只知道享乐和逃跑的亡国之君要强得多。他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也曾雄心勃勃地试图力挽狂澜,只可惜他接手的是一个早已千疮百孔、积重难返的烂摊子,加上他本人性格中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的致命缺陷,以及时运不济,最终还是无力回天,酿成了这无法挽回的悲剧。

“也罢,”赵子龙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既然机缘巧合来到了这个时代,又顶着一身华夏子孙的血脉,这大好河山,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彻底沉沦于蛮夷之手。李自成这些流寇,不过是癣疥之疾,终究成不了大气候,翻不了天。真正的心腹大患,还是关外那些磨刀霍霍、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女真满清。只是……系统赋予我的这身力量,似乎有些过于强大了。如果这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历史穿越,不应该在一开始就给予我如此离谱的新手福利。总觉得……这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什么更深层次的秘密,或者说,更大的图谋。”

他甩了甩头,将这些纷乱复杂的思绪暂时从脑海中驱散出去。现在想这些也无济于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随机应变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护送崇祯一行人安全抵达南京,建立南明朝廷,整合残余力量,徐图恢复。

在逃离北京城的最初几日,道路异常艰难。他们不敢走官道,只能选择偏僻的乡间小路和田埂穿行。即使如此,他们还是不止一次地遭遇到了小股的闯军散兵游勇,以及趁火打劫的乱民。这些人早已杀红了眼,失去了任何人性,见到行人,不论男女老幼,第一反应便是上前劫掠财物,稍有不从,便是刀兵相向,甚至直接痛下杀手。

对此,赵子龙没有丝毫的手软和犹豫。凡是遇到主动上前挑衅、意图不轨的闯军或乱民,他都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尽数诛杀。他手中的黑木棒,在他那堪比美国队长巅峰状态的力量和敏捷加持下,简直就是一根无坚不摧的夺命凶器。短短数日之间,他的棒下又多了不下百十条亡魂。崇祯皇帝和王承恩从最初目睹杀戮时的震惊与不适,到后来的逐渐麻木,甚至在看到那些凶徒被赵子龙干净利落地解决后,心中还会涌起一丝快意。他们深刻地明白,在这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之中,所谓的仁慈,往往是对自己和同伴最大的残忍。

而长平公主,在最初的恐惧过后,对赵子龙这种“以杀止杀”、“以暴制暴”的行为,却愈发地感到一种莫名的钦佩和依赖。在她眼中,赵子龙每一次果断的出击,都是在替天行道,斩妖除魔,保护他们这些弱者。这个男人身上那种从容不迫、睥睨一切的气概,以及他那深不可测的实力,都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这一日,他们晓行夜宿,已经奔波了三四天,早已远离了北京的范围。当他们正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艰难跋涉时,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激烈的喊杀声和兵器碰撞的铿锵之音。

赵子龙立刻示意众人停下,自己则悄无声息地攀上一处较高的土坡,向前方眺望。只见山道拐弯处,大约有二三百名穿着明军制式鸳鸯战袄、但衣甲多有残破的士兵,正与一股人数相若、服饰杂乱、手持各色兵器的闯军队伍激烈地厮杀在一起。

那伙明军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装备也显得有些破旧,但队列尚算严整,配合也颇有章法,显然是经历过战阵的官兵。他们依托着一处狭窄的地形,顽强地抵抗着闯军的轮番冲击。然而,闯军人数众多,攻势凶悍,悍不畏死,明军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不时有士兵受伤倒下。

为首的一名明军将领,约莫四十出头,身材魁梧,手持一把雁翎刀,身先士卒,奋勇搏杀,接连砍翻了数名闯军,但他身上也已多处挂彩,显然是苦苦支撑。

“是官兵!”王承恩也看到了战场的情况,低声惊呼。

崇祯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既希望这些忠勇的将士能够获胜,又担心他们寡不敌众,最终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赵子龙观察片刻,沉声道:“这伙明军应该是溃散下来的残部,看样子还有几分战力。但闯军人多,他们撑不了太久。我们不能坐视不理。”他不是什么烂好人,但同为汉家儿郎,眼见官兵浴血奋战,若不出手相助,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