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廉,才学有,但人过于圆滑世故,表里不一,不是儿臣喜欢的类型。”
大公主记得她转入青阳书院甲字班时,很多世家弟子怀疑她的学问真假,但碍于她的身份,又不得不讨好她,郑廉便是其中的一人。
单凭这一点,她也不会如此讨厌他,因为没经过考试,突然转入青阳书院最好的班,招来怀疑是应该的。
至于她的身份,讨好的人太多,他们此举,也没什错的。
让她不喜郑廉一行人的是,他们表面恭维她的学问,背地里却说女子就该相夫教子,怎能出来参加科举,还和一群男子一起念书。
他们自以为私底下偷偷的说没事,但表里不一的一行人,单独拎出一个来,又会是什么好东西,他们小团体中的一个,为了讨好她,把他们之间说的话添油加醋的与她说了。
当时她第一想到的是曲母妃曾告诉她的:当一个人有问题的时候,他身边交好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问题。
她年纪小时不是很明白,但在进入青阳书院,遇到郑廉一行人后,彻底明白了曲母妃话里的道理。
“乐儿与郑廉打过交道了?”肖政再问。
“很少。”大公主将青阳书院发生的事与父皇说了一遍。
肖政听完眉头紧张,“乐儿需要父皇替你出气吗?”
大公主摇头,“不用,儿臣不屑与这样的人计较,儿臣学问比他好,站的比他高,他看不起我又拼不过我气急败坏的样子,就是对他最好的报复了。”
“好,依乐儿的。”
嘴上答应了大公主,但肖政心里不打算轻易放过郑廉,此人的性格,不适合再往上走了。
“郑廉非良人,那乐儿有心仪的人选吗?”
提到驸马,大公主脸颊微微泛红,“儿臣没有,父皇是有合适的人选了吗?”
“朕答应过你,婚事由你自己做主,朕便不会反悔。但是朕有一点要求,你看上的人,需要朕调查无过后,朕才能点头。”
“谢父皇。”大公主语气里是满满的真情实意。
她比任何时期的公主都过得幸福,科举、入朝堂等,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这一切得益于父皇和曲母妃,她必须长怀感激之心,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在朝堂行走期间,不凡遇到有心之人挑拨离间的,在她面前提起曲母妃和妹妹如何得宠,想让她嫉妒,和妹妹曲母妃之间产生隔阂。
可母后教育过她,人最忌讳不知足,她得到的够多了,真要攀比嫉妒,二弟、三弟、五弟,应该首当其冲,那不全乱了套。
年龄越大,懂得越多,她越清楚,父皇做出很多决定,是受曲母妃的影响。
她是明明白白的得利者。
而且正因为专宠的是曲母妃,后宫这些年,才会如此安宁,皇子公主之间才会团结和睦。
任何想要破坏这份安稳的,都不是好人。
……
大公主离开清和殿后,没把挑选驸马之事放在心上,因为手上的事太多了,负责的修撰经史典籍她要盯着,妹妹光顾着习武,功课落下不少,她也要顾着,她自己的学习也要跟上,根本没心思想其他事。
然而,大公主没心思,有的人却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