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章 任重道远(1 / 2)

五代十国的登基流程以“合法性构建”为核心。

刘弘昌虽然不是以储君名义顺位继承,但刘玢在位一年,并没有留下子嗣,而刘弘昌兄终弟及,又有所有亲王与百官共同推举,他继位的合法性没有任何问题。

至于登基流程,基本也延续了唐朝的“劝进—告天—改元—封赏”的流程。

但毕竟是乱世,自然会有各种不同。

比如赵匡胤!

他就多了黄Pao加身、回师逼宫、禅让大典!

而咱们这位王爷,虽然也是“被”黄Pao加身,但没有逼宫,更没有禅让,而是由所有亲王、文武百官共同迎入皇宫。

劝进的流程自然也就免了。

所以,接下来就是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也就是祭天告地、受玺与改元、颁布即位诏书、大赦天下这几个流程。

但有两位贤明老成的宰相在,刘弘昌自是不必操心这些事情。

可刘弘昌也有自己要操心的事情,甚至自入主皇宫以来,他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他很清楚,如今的大汉说是一个国家,但若放在上一世,那也就比一个省大不了多少!

上一世,他虽然是省长助理,有一定的治理经验。

可没办法,通过这段时间的盘点,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大汉基本盘的薄弱。

人口方面,大汉只有80多万,甚至还不足百万,而且其中还有大概20多万的对朝廷忠诚度不高的少数民族。

财政方面,年收入800万两白银左右,。

其中关税单月20万两左右,占30%。

农业税约占总收入20%-25%,不足两百万两,其他的如手工业矿业税收约占总收入10%-15%(80万-120万两)。

可近些年,特别先帝晚年,以及刘玢在位的这一年,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根本就入不敷出。

各项支出中,军费开支占比最高,约40%-45%(320万-360万两),用于维持战象部队(约300头)和禁军。

宫廷消费占比也很大,刘玢荒淫无度,大兴土木,这一年的支出竟约占20%(160万两)。

还有朝堂大大小小官员的俸禄支出,以及赈灾、水利工程基建等支出。

这还不包括皇帝动不动就要赏赐所带来的支出!

仅仅从这些账面数据,刘弘昌就能想象南汉的百姓过得有多苦,而越是这种情况,腐败也就越发严重。

至于军队数量方面,不算那些名义上的乡兵与少数民族土司、酋长掌控的兵力,再加上之前循州平叛失利造成的损失,如今真正可用之兵不足十万。

其中禁军约2万-3万,驻守兴王府,装备精良,含战象部队(约300头)。

地方镇军约3万-4万,分布于韶州、桂州等战略要地,以步兵为主,部分配备弩机。

水军约1万-1.5万,控制珠江航道,拥有战船200-300艘,负责沿海防御和贸易护航。

可刘弘昌很清楚,南汉的这些军队内部腐败严重,战力低下,效率极低,循州平叛失利便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耕地面积方面,账面上也只有约300万-400万亩,而且大部分集中于珠江流域。

刘弘昌很清楚,仅仅是这为数不多的耕地面积中,还有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

上次潮州赈灾,他就深刻领会到了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刘弘昌根据现有账面数据保守估计,官僚、地主和寺院至少占据60%-70%耕地。

留给百姓的能有多少?

就这样的一个基本盘,也不怪人家苏然瞧不上自己,瞧不上南汉!

换做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他刘弘昌自己,也绝不会相信这样一个基本盘的南汉能一统天下!

唉!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啊……

但既然坐上了这个皇位,刘弘昌自然不会躺平摆烂了。

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步步做,难题也要一个个攻!

而在他看来,治理南汉的第一步必须是朝制改革!

没有一个好的朝堂班子,没有一个高效率的朝堂制度,后续所有的改革都办不好!

而且,如今的南汉朝堂实在过于混乱:亲王担任地方刺史、宦官专权,一人兼领多职与冗余官职并存,腐败的科举与推荐制度同在。

如此混乱的朝堂制度,只会愈发滋生腐败!

如今自己新君上位,又有朝堂绝大部分人的支持,正是推行朝制改革的最好机会!

而且南汉就这么大一点地方,

推行改革的难度自然不会像晚明那般困难!

为了这件事,刘弘昌特意在于深夜在乾和殿的书房内单独召见了颜曜冰三女,甚至一个随身太监都没有留。

他将大汉各种账面数据毫无保留地拿了出来,让三人一起看。

看完后,颜曜冰面色凝重,林雨薇止不住地叹气,而苏然则是一副“路线很饱满,现实很骨感”的神情!

“改革!”

“必须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全方位改革……”

不待刘弘昌开口,颜曜冰便坚定地说道,“陛下,我记得苏然前段时间还和我说过,陛下在与一众大臣商量富国五策时就说过大汉像个身患恶疾的稚童!”

“这段时间,我也在认真了解大汉各方面的情况,愈发觉得陛下此言再准确不过!”

“如果再不改革,大汉这个稚童必死无疑……”

颜曜冰没有说话,自从刘弘昌入主皇宫后,虽然还没有提及让她当皇后,但她已经把自己当做了一国之母,无比积极地替大汉操着心,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大汉的现状。

为此,历史专家苏然都被她磨得烦不胜烦了!

林雨薇皱了皱眉,悄悄拉了一下颜曜冰,用普通话说道:“冰冰姐,多少还是注意点言辞吧,他如今是皇帝,你还敢必死无疑,你就不怕惹怒他?”

苏然无奈地摇摇头,似乎对此一点也不意外。

颜曜冰一副主人姿态,义正严词道:“忠言逆耳,放心吧,他不是那样的人。”

果然,刘弘昌脸上一点怒意都没有,相反,他还十分亲切的询问颜曜冰:“曜冰,你可是已有想法?”

颜曜冰当仁不让:“不瞒陛下,在我看来,如今的南汉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朝堂的官员制度!”

“如今的南汉,哦,不,如今的大汉,是延续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但却已经严重畸形了!”

“我建议,索性彻底抛弃三省六部,改用内阁制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