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都市言情>破冰> 第二章 二等公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二等公民(1 / 2)

引擎的轰鸣声渐渐响起,雄鹰般的巨型客机进入上海虹桥机场的跑道缓缓滑行。

很快它就将冲入云霄,经过近二十小时的漫长旅途,飞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袤海域,最后降落在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

这是赵阳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哪怕身为见多识广的新华社记者也不免有些兴奋。

但他却并没有像飞机上的其他乘客一样反复打开窗口遮阳帘去张望外面的景象,而是整个人坐得板正,一本笔记本插着钢笔放在双腿上,那样子不知道还以为是在参加某个重要的会议。

要问为什么这样拘谨?

全因“队友”的级别太高。

出发前社里给的消息非常简洁,就说代表团将由外交部的同志和极地专家组成。

但当赵阳和老沈真的和其他几位成员见了面,才知道担任团长的竟然是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的司马副司长,随行的宋翻译则是拥有多年的外事口译经验,是部里真正的王牌。

至于极地专家同样了不得,这位戴着副眼镜,颇有知识分子那股书生气的郭大哥不但是极地科考相关委员会的主任,更是从70年代就投身于极地科考事业。

去年甚至还亲赴智利、阿根廷两国的南极科考站开展考察工作,是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真正的先驱者和领军人物。

如此“咖位”的阵容,可见国家对于此次出席《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是有多重视,也从侧面说明了赵阳和老沈的任务之艰巨,绝不比他们之前在广东与河北的采访要轻松。

但赵阳从不怕困难,相反总能从挑战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充满好奇心的他在与郭坤大哥的交谈中见识到了神秘南极洲的无穷魅力,他恨不得多问一些、多知道一些,然后统统写在笔记本上。

“郭老师,所以您认为《南极条约》的签署实际上是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和资源归属问题对吗?”

这不飞机才刚进入平稳巡航高度,赵阳就忍不住打开了本子,侧着身体歪着头向坐在一旁的郭坤请教到。

“南极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啊,从1908年英国宣布对南极半岛及其水域拥有主权开始,之后的三十多年里总共有7个国家对83%的南极大陆面积提出了领土主权要求。”

“这些欧美和大洋洲国家为什么要急着将南极划入自己的版图范围呢?就是因为那里有着近乎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

对于赵阳这个好学的年轻人,郭坤向来知无不言。

虽然如今肩上的行政职能越来越多,但他骨子里到底还是科学工作者的底色。

更何况现在中国的极地事业刚刚起步,的确也需要像新华社这样的主流媒体来向大众发声,所以趁着路途还长,郭坤便深入浅出地介绍起了《南极条约》的前世今生。

“南极的矿产资源极具诱惑力,1966年的时候,苏联地质学家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南部发现了70米厚、200多千米长的带状磁铁矿,含铁量高达58%,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光这一条矿脉就足够全世界使用200年了。”

“还有1973年美国在罗斯冰架区域意外钻出三个天然气泉眼,印证了南极拥有着丰富油气资源的假设,按照西方科学界的推测,整个南极洲大陆架所蕴含的石油储量可能达到了百亿桶的级别,这种体量已经足够改变人类的文明进程了。”

郭坤是个很好的老师,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能够把信息和知识揉碎了再以赵阳能够马上消化的形式输出,三言两语就把原本打算闭目养神的老沈也吸引了过来,两人肩挨着肩听得津津有味。

“南极还储存了全世界72%的可用淡水资源,对于一些本身淡水不足的国家而言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宝藏,据我所知像是智利、巴西等南半球国家都已经在考虑怎么把南极冰山拉回去了,哈哈,当然到现在为止还只是纸上谈‘冰’的阶段,想要实现恐怕还得等相关技术有飞跃式的突破才行。”

“另外你们知道人类最早对于南极的兴趣是由何而来吗?特别俗,其实就是因为金钱,为了能够大肆捕猎海豹和鲸鱼,逐利的商人和航海家们才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扬帆万里。”

“到了现代另一种体型更小的生物又成为了香饽饽,它们普遍只有十几毫米那么大,总量却能达到3亿-5亿吨,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单物种生物资源,猜猜叫什么?之前我应该已经和你们提到过的。”

幽默风趣的讲述让赵阳也放松了下来,他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记忆力自然相当优秀,稍加提示便想起了在上海时郭坤曾经介绍过的一种小型生物。

“是磷虾!”

赵阳抢答成功,奖励是老沈竖起的一个大拇指。

“正是因为南极洲有利可图,所以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客观上也就需要有一个多边条约来缓解各种矛盾和争执。”

“《南极条约》由此应运而生,其中第四条是它的基石,即不承认对南极领土主权提出的任何要求的权利。”

“这在实质上冻结了各国觊觎南极领土的可能,保障了各项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让这片神秘的南方大陆至少在法律层面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净土。”

窗外是无垠的夜空,云朵如大海般翻涌,机舱里静悄悄的,绝大部分旅客都进入了梦乡,只有赵阳却还在细细回味郭坤的话。

是啊,在人类没有到来前的亿万年里,南极总是那么的洁白无瑕。

如果因为欲望和贪念而卷入纷争甚至战火,那才是文明发展历程中的莫大悲哀。

九月正值澳大利亚的冬末春初,所以即使代表团抵达堪培拉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但空气中依然夹杂着丝丝凉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