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唐末从军行> 第378章 朝堂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8章 朝堂之争(2 / 2)

其实如果站在宏观的角度,亦或是大唐自身的角度去看,郑昌图的上书,恰恰是正确的。

只是正确是正确,能不能实施却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便是持激进态度的韦昭度,也只是反对同意陈从进的全部要求。

韦昭度同意白义诚接任大同军防御使,也同意王卞接任振武军节度使,但是就是这个雁门节度使,韦昭度不同意王猛接任。

因为在韦昭度看来,陈从进夺取雁门的目的,就是河东镇,要是河东镇丢了,那陈从进就真的坐大了。

但无论怎么想,韦昭度也不敢同意郑昌图的建议,郑昌图的策略可比韦昭度激进的不知道多少倍。

郑昌图建言,联合昭义,河中,天平,义昌,义武,河东,河阳,天德,夏绥,朔方十镇,合力出兵,共讨幽州。

连出兵路线,郑昌图都大致给出了,河东,河中,河阳,昭义四镇,合兵晋阳,北出石岭,进攻雁门。

夏绥,天德,朔方三镇,两路出击,威逼振武,逼迫振武军倒戈相向,进攻大同。

而义昌,义武,天平三镇则出兵卢龙瀛,莫二州,牵制陈从进的主力,如此一来,三路夹攻,陈从进必然屈服。

吃了大亏的陈从进,威望大跌,想来日后定然会安分守己,而朝廷大胜之后,天下野心勃勃之辈,又岂敢作乱。

对于郑昌图的建议,朝野上下,连试图讨论此策可行性的人都没有,这么多藩镇一起动手,钱粮从哪里出?诸镇联合,又有哪次是同心协力的。

当初讨李国昌时,也是一堆藩镇聚兵河东,结果呢,最后还是靠陈从进一己之力,硬生生的打崩沙陀骑兵。

朝堂上,因为此事,整整吵了十余日,最后是田令孜不堪其扰,直接下了决定,同意了陈从进的所有上书。

授王卞为振武军节度使,营田使,观察处置使,授白义诚为大同军防御,营田,观察等使,授王猛为雁门节度,营田,观察等使,而其余加授州郡刺史的文书,也一并同意。

本来陈从进只是请授王猛为节度使,但是朝廷可能是想要分化陈从进的内部,因此,假装看不懂,仿旧例,依然在名义上,将整个雁门镇全部职位授予王猛。

田令孜心里面,当然是不喜欢陈从进,毕竟谁会喜欢一个赖账的人,但是不喜欢归不喜欢,陈从进势力大,又收服了契丹,奚人,想短时间夺取卢龙,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既然打不了,那就只能安抚,况且,陈从进这次虽然开了个坏头,但毕竟没有光明正大的吞并他镇。

而且大同,雁门都不是人口繁密的地方,陈从进赢了,对自身的实力,也不会增加太多。

在诏书下发的同时,朝廷又改任郑昌图为大明宫留守,京畿安抚制置修奉使,其主要负责修缮宫阙,维护京城秩序,显然,田令孜对郑昌图没有完成任务,而感到不满。

同时,朝廷还下发了一道密诏,命河东节度使郑从谠,严防死守,绝不可令陈从进夺占河东,入晋阳之门户石岭关必须立刻加固,驻军也要增加,绝不可让陈从进有机可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