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聒噪的七月午后,阳光在兵部大院的老槐树下圈出了一片阴影。
祁振国穿着一身棉麻唐装,正躺在一张竹椅上假寐。
警卫员提着一个暖水瓶,轻手轻脚地给旁边方桌上的搪瓷缸里续满了茶水。
“爷爷,我回来了!”院子外面响起一个清亮的声音。
随即,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就推门走了进来。
少年穿着一件灰色的短袖衬衫,身姿挺拔,像一株烈日下拔节的白杨。
眉眼间可以隐约看到几分祁振国年轻时的影子。
正是刚刚高考完回来的祁同伟。
“考得怎么样?”祁振国睁开眼,从椅子上坐起来,目光落在孙子略显疲惫却依旧明亮的眼睛上,笑眯眯地问道。
祁同伟笑了笑道:“跟平常模考差不多,只有数学最后一道大题稍微有点难度。”
他说话时语速平稳,没有丝毫炫耀或焦虑,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祁振国点点头,拿起旁边的搪瓷茶缸喝了一口热茶,道:“准备报哪个学校呀?”
这个问题祁同伟显然早就已经有了答案,他眉毛微调挑,用一种笃定的语气道:“我以后想从事政法方面的工作。汉东大学的政法系在大夏国首屈一指,所以我准备报考汉东大学。”
“真不打算读军校?”祁振国的态度和蔼,语气随意,就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我和你外公都是行伍出身,你父亲和舅舅也都在部队。你要是读军校的话,以后的路走起来会顺得多……”
“那样也太没有挑战性了!”祁同伟笑了笑,走到祁振国的面前,低声道:
“爷爷,咱们国家该打的仗,你和父亲他们这一辈的人已经全部打完了。”
“我要是也选择从军,只会在你们的庇佑下成为一株温室里的花朵,不会有其他更好的发展。”
“而我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他这一番话掷地有声。
眉宇间虽然还透着少年人的稚气,眼神中却已有不输于他这个年纪的沉稳。
看到面前这个从容自信、意气风发的小伙子,祁振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
往事一幕幕从眼前倏忽掠过。
十八年前,大孙儿呱呱坠地,祁振国心里充满了无限欢喜和期待。
但是因为局势动荡,一家人不得不在孩子满月后就各奔东西。
几年后,动乱结束,祁振国更进一步,奉命回京,任京畿军区司令员。
祁援朝也因为表现突出,被雷震亲自提拔到了尖刀连,担任连长。
雷震的铁面无私众所周知,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会搞特殊,对于祁援朝这个女婿,要求更是异常严格。
能得到他的认可,祁援朝的表现有多好可想而知。
雷凯华成年参军之后,祁振国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将其调到身边,悉心教导。
三年后,祁振国再次履新,进入兵部,担任兵部三号。
而此时,大夏国决定对某国发动自卫还击作战。
经祁振国举荐,雷震被任命为本次作战的副总指挥。
按照雷震意见,雷凯华火速从京城军区调到作战一线,加入到了祁援朝的尖刀连。
出发前,祁振国特地叮嘱过雷凯华,让他注意哑弹的问题,所以他也没有像祁振国梦境中那样不幸牺牲。
反而跟着祁援朝,立下了巨大的战功。。
战后,祁援朝直接被提拔至营长级别,没过多久又接连升任至主力团团长。
而雷凯华则又被祁振国调回自己身边,在军区指挥部任干事,级别为正营级。
遗憾的是赵蒙生,战前被吴爽成功调回了后方。
没经历过战火的淬炼,他也就没有出现祁振国梦境中那样的蜕变。
没过多久就选择了退伍从商,在父辈的支持下,倒是闯出了一些名堂。
成了京城里小有名气的纨绔。
三年之后又三年。
不久之后,兵部二号荣退二线,祁振国正式执掌兵部,一人之下,统领天下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