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都市言情>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1036章 头人亚力坤,再见刘天全、黄婷, 李爱国要改造飞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6章 头人亚力坤,再见刘天全、黄婷, 李爱国要改造飞机(1 / 2)

荒芜的戈壁滩一眼看不到边。

李爱国本来以为五一九队的勘探基地设在无人区,等随着赶路陆续发现骆驼的脚印,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严重的错误。

五一九队足有大几百号人,要保证这么多人的吃喝用度,没个稳定的供应点可不行。

车队在戈壁里颠了两天,总算到了AKT县。

县城不大,却有个地质部的供应站,队员们总算能歇口气。

李爱国在街边馆子吃到了兰州拉面,汤头飘着辣子油,喝一口混身暖和,连说“地道”。

他正琢磨着这大概就是基地了,唐光武端起面碗,把最后一口面汤喝得精光,抹了抹嘴说:“早着呢,这才刚到中转站。”

休息一上午,车队再次出发。

这次整整在路上奔波了将近三天,进到了SL县境内。

这里是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原为古疏勒国的一部分,前些年考古队曾在这里发现过西汉时期的文物。

李爱国正盘算着下车能不能捡个老物件,车队却没进县城,顺着一条崎岖的路往南拐。

这里的路大多建在河沟中,为自然碾压而成。

卡车上拉满了个人行李、设备,路况相当差,坑洼不平,坐在车上颠簸得厉害,个个东倒西歪,抛高随低。

就连李爱国这个老火车司机也有点受不了了。

又奔驰了四五十公里,车队终于抵达此行的目的地塔孜洪公社。

公社其实跟乡镇差不多,塔孜洪公社只有简易的一条街道,一字排列着机关、邮局、学校和粮站等。

所谓的商业机构就是一个供销社,一个卖手抓羊肉的国营食堂,价格不贵,三毛钱一斤羊肉还送一碗肉汤。

街道上的人对五一九队早就熟悉了,对那些全副武装的警卫班熟视无睹,走在街道上有不少人跟唐光武打交道。

“老唐,你们又弄到了新玩意?”一个体型偏胖,身穿中山装的中年人来到食堂跟唐光武打了招呼。

“是啊,歇口气就回队里。”唐光武跟他熟络得很,却半句没提地质勘探钻井机的事。

六哥正捧着碗肉汤喝得香,见李爱国打量那人,低声介绍:“这是塔孜洪公社的头人,亚力坤,意思是‘火焰’,队里年轻人都喊他‘火焰大叔’。”

他扒拉了口肉,又补充道,“解放前是部落首领,不过人挺好,对咱们队里帮衬不少。”

“头人?”

“头人?”李爱国愣了一下,瞅了瞅街上穿民族服装的老乡,才反应过来自己少见多怪了。

这边的情况不一样,解放后还留着些原来的老人,政策也灵活些。

亚力坤跟唐光武寒暄完,目光落在了李爱国几人身上,用蹩脚的中文问道:“同志,你是文化人吧?能不能到我们的学校里当老师,几天就行。”

李爱国摸不清他的用意,站起身说:“抱歉啊,眼下还有工作,要是有空,肯定乐意去。”

亚力坤似乎对老师有什么执念,此时还想再询问其他同志,被唐光武拉住了胳膊:“老火,这阵子勘探队的工作很忙,再过一阵子,我派几个汉语水平高的年轻人过去。”

亚力坤这才笑了:“那咱们一言为定。”

“你等着,我先把劳动报酬付给你们。”亚力坤冲着身后一个半大的娃子用当地方言喊了一声。

那娃子飞奔而去,片刻之后扛着一袋子红枣和葡萄干,唐光武还想拒绝,那娃子直接扔到了卡车上。

“那就多谢了哈,老火。”唐光武似乎不是第一次遇到这事儿,只是感谢了两句后,就上了车。

卡车再次启动,李爱国询问了刚才的事情。

“亚力坤跟一般的头人不同,积极性很高,公社里的学校是整个县少数几个教授语文的学校,语文老师数量不足,所以咱们队里面经常派年轻人过去授课。”

唐光武点上根烟,“勘探队用的骆驼,也都是公社给找的。搞地质的,离了群众支持可不行,得跟公社处好关系。”

“干什么都不能脱离群众。”李爱国赞成唐光武的观点。

搞工作就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不贴近群众,反而高高在上,如何能实现这个目标?!

勘探基地位于距离公社十几里的地方。

其实就是几十间木板屋子和几十顶帐篷围成的大院子。

木板屋子里存放设备和资料,队员们只能住在帐篷里面。

此时已经是寒冬了,当地冬天晚上很冷,帐篷里面的气温低至零下十摄氏度。

好在负责后勤的同志送来了炭盆子,李爱国和野生汽车专家两人睡在同一个被窝里面,才有点暖和气。

半夜,野生汽车专家的胃病就犯了,疼得脸都变了色。

他还想逞能,说是能坚持,可是李爱国看得出来,他根本就坚持不了。

基地医生看了看野生专家的病,给了三片药,叮嘱他每隔6个小时吃一次,再喝点热水,休息一下就会好。

折腾了半夜,李爱国才昏昏沉沉的睡过去。

第二天清晨,李爱国是在睡梦中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惊醒过来的。

揉揉脸,扒拉开野生汽车专家的臭脚丫子,李爱国拉开了帘子门走出去。

只见数辆卡车和一群骆驼从远处奔过来。

每支勘探队都配备了10峰骆驼,除了每人骑一峰,剩下的都用来驮设备和工具。

“是二队的同志回来了。”唐光武大队长显得很兴奋。

两个身穿中山装的教授也从帐篷里钻了出来。

昨天晚上的见面会上,李爱国跟他们见过面。

两人是勘探队的正副顾问,负责为勘探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并且规划勘探区域。

“二分队出去了将近一个月,也许有收获。”年轻点的刘教授跟唐光武一样激动。

年长点的何教授则跟昨晚上一样情绪低落:“不可能,布特维洛夫斯基教授在离开前,已经明确了,铀矿只能在花岗岩中产生,这戈壁滩上绝对不可能有铀矿,你们继续搞,就是在浪费时间。”

“老何,社员明明发现了天然铀矿。”刘教授辩解。

“这只是偶然现象,那铀矿说不定是从湘省712矿洞里搞来的,就像咱们在羌县瓦石峡遗址出土的蜻蜓眼玻璃,能说明当地曾经制造过罗马工艺制品吗?”

何教授有些生气了,花白胡子气得发抖。

那帮子技术员也各有看法,有的支持刘教授,有的支持何教授。

野生汽车专家这会也捂着肚子出来了,想要插言,被李爱国拦住了:“这是五一九队内部的事儿,跟咱们没关系。”

“我就是看不惯那个刘教授总是拿老毛子专家来压人。”野生汽车气呼呼的说道。

“不服气就想办法找到铀矿,在这里斗嘴皮子只能让人嗤笑。”李爱国非常清楚有些专家已经被忽悠瘸了。

不仅仅是被老毛子专家,也有不少是被小美家的专家给忽悠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人已经站起来了,但是他们的心里面还跪着。

跟这种人讲再多的大道理也没用,他们能找到无数个理由辩解。

唐光武队长就很清楚这点,压根没有理会这些争论,直接带着警卫班迎了上去。

李爱国也有些好奇,跟了过去。

卡车和骆驼队进到基地里面,一个身穿中山装的中年人跳下来,应该就是二分队的队长。

“怎么样,老赵,找到了吗?”

“我们探查对二十个编号点的雅丹进行了采样分析,这里是样本。”赵一昌指了指骆驼上的行囊。

“把样本卸下来,立刻进行分析。”

看到二分队带回来这么多样本,唐光武特别的高兴,立刻召集技术员们。

此时二分队的勘探员们也开始搬运样本,李爱国在队员中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

“天全,黄婷!”

两人现在虽然浑身灰尘,也不知道多少天没清洗过了,脸都晒得黑里透红,嘴上都起了一层皮,头发也乱糟糟的,但是李爱国确定自己没看错。

刘天全正跟黄婷搬运一个大箱子,扭头看到李爱国,连忙将箱子放下,跑了过来:“爱国兄弟,你怎么来了?”

黄婷也跑了过来,瞪大眼睛:“娘和矿生怎么样?”

李爱国笑呵呵的回答:“娘的身体很好,小矿生已经能走路了,现在每天在大院里跟那帮孩子追鸡撵狗。”

听到这个,黄婷脸上的紧张才消失了,忍不住抬起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痕。

“别介意,我就是太想孩子了。这么久了,估计小矿生已经不认识我了。”

刚才还透着股干练劲儿的勘探队员,一提孩子,瞬间露出了柔软的底色。

李爱国笑了笑:“你放心吧,雨水每天拿着你的照片,给小矿生看,小矿生对着照片喊妈妈呢。”

“真的?”黄婷眼里瞬间亮起光,嘴角忍不住往上翘。

唐光武队长看到几人认识,冲着刘天全和黄婷喊道:“你们这阵子辛苦了,老朋友来了,热情点,别怠慢了。”

几个队员跑过来接过了刘天全和黄婷的工作。

“走,爱国兄弟,到我们的帐篷里。”

勘探队照顾他们是夫妻,特意分了个单独的小帐篷。

里面收拾得意外干净,一张简易木板床,几块土坯垒成的小桌上,摆着个掉了漆的镜框,里面是刘大娘抱着小矿生的照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