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唐奇谭>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问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问心(1 / 2)

“陛下,何以明知故问否?”最后一层轻纱内,却是微微叹息了一声,随即被掀了起来,露出一名端坐在塌的老妇;只见她方面阔额,容姿丰盛,一头乌发生精,惟有两鬓飞霜;保养得宜的肌肤尤有润泽红光,虽有细微皱纹而不显。

虽然她此刻,只有一身简素的宽裙,却宛如身处朝堂般威仪自然;也很容易吸引了全场的郑重关注。就连已经悄然挪移着,自行退到了内殿门边的,裴行俭、裴炎等人;也不由停下脚步转身致意。而少女太平更是身体一缩:“母后”

然而,天后却没在她身上多停留一眼,像是个透明空气一般,坦然直视着天子李泓,继续到:“圣上御体不豫,难以御极,这宫中的诸多是非纷纷,自然与吾脱不得干系,可陛下但曾扪心自问过,又是如何变成,如今的局面?”

听到这话,少女太平不由抱紧,手中的猫咪;小脸越发的苍白起来,似乎从未见过一贯温慈的母后,如此威势强正的一面。已退到内门边上的三位宰相,也仿若未闻一般欲要避开,这个气氛异常的现场。却被外间卫士和陪臣挡住了。

“陛下这些年,只顾得拔举新晋,推行诸法,号称常日常新。却可曾回身看过多少,那些常年尊从和敬奉于你的,师长、老臣、勋旧、戚里呢;何曾注意过诸多,看似蒸蒸日上的繁华兴旺之下,踩在脚下的根基,还是否稳固踏实?”

“陛下践祚,就一心肃清吏治,大力整顿朝堂,清除冗弊,固然是新主气象,但也有轻重缓急之别。岂有令朝野人人自危、疑虑忧惧,乃至不惜弃职、挂冠而走之故?本朝抑制门第不假,但同样也要借重和笼络第,而非籍故尽斥。”

“陛下想要与民生息、轻徭薄赋以布泽天下,固然是善政,但岂有日日新、常见新的,苛求数载就能建功之理?圣上固然以新法,广开山海商道之利,为朝廷增纳税赋,但也要重视国本农事啊,更不能轻易的削夺、凌逼与高门?”

“以武勋开边,镇服四夷,乃是先帝奠定的国策根本;以府兵内重制外,亦是国朝定鼎的方略。这些年缺额逃亡的积弊日深,早该整顿和清查了。但你断不该急进求变,以致数度的地方骚乱,吾与太上临朝数十载,难道不知厉害?”

“你既别开制科选人,又用将校武举拔材,却思虑过那些勋旧、朝官、品子,自古沿袭的门荫出路么?这些年选士益重,但朝廷可与的名位、职事和官爵,却是终其有数;普天之下多少官人还在多年堪磨,却屡被新晋拔越、攀升?”

“身为大唐天子至尊,用人不当只会向前看,更要新旧相济,权衡内外的尺度;可你一心用政苛急,罔顾了内外诸多规谏之声,更有多次执意专断之虞,屡令元臣故旧寒心、失意。宗室、戚里、门第、勋旧、具是维系天家的基石。”

“这一桩桩,一件件,莫不是陛下所谓?最后的群意汹汹却无处宣泄,还不是辗转告求上阳宫,上皇多疾,便由吾听取告求,代为圣上寰转周全一二。”说到这里,天后有些倦怠的以手托额,“既不知轻重缓急,就难免苛政为患。”

“岂非始作俑者,无后其呼?更何况,陛下自诩仁孝,可在位以来,所行所见,又有几分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仁孝?既然陛下已无力,有国政翻覆之患,吾也不过是顺应人心,早做准备尔……无论陛下如何做想,吾自当问心无愧。”

“问心无愧?”天子李泓却突然挑起眉梢,“是宫内有人欲为贾充、成济故事,执械于庭前的问心无愧么?”天后闻言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露出略显哀伤、沉痛还有失望的颜色:“陛下兴兵前来,一心问罪于吾,还有什么可说的?”

“却不知何时起,你对母后的猜忌和嫌弃,竟已然如此之深么?之前的事事防备和戒心,本道是小人作祟,侧近谗言不断,见疏天家的骨肉亲伦;但未曾想到是出自你的本心么?陛下沉疴不起,吾若是有心图谋,何须以如此手段?”

“只消一封诏命之下,难道中宫裴氏,或是你那几位心腹谋主,就能曲意抗拒得了么?天子屡屡传闻病危,又未有皇嗣可以安定人心。吾以太后之尊,既不能坐视其成,更要为江山社稷未雨绸缪,但有人借机火中取栗,断非吾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