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都市言情>华娱唯一太阳> 第二十一章 釜山电影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釜山电影节(1 / 2)

“师兄,我谢谢你啊!”

周奇峰诚挚感谢(咬牙切齿)。

10月4日。

电影节开幕。

釜山电影节给人感官最大感受,是咸腥而湿润的海风,带着特有的活力。

从不远处影影绰绰的釜山港吹来,掠过皮肤,微凉却不寒冷。

风里混杂着爆米花的甜腻焦香、街头辣炒年糕的辛香、鱼市特有的鲜腥,还有无数种香水、汗水和海鲜散发的混合气息。

南浦洞彻底变身。

平日里的购物街区,被巨大的电影海报彻底覆盖,像一面面彩色的旗帜,从两侧店铺的墙壁垂挂下来,覆盖了整条街道的上空。

电影节开幕电影《集结号》的海报,还有其他入围电影节的海报,《督公》海报也在其中。

除此之外,巨大的LED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电影预告片和明星采访片段。

王家卫的忧郁侧脸、韩国新锐导演的实验性构图、好莱坞大片的震撼特效......

在炸鸡店、咖啡馆、电影院、游戏厅交织的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牌映衬下,构成光怪陆离的视觉奇观。

光影在人潮涌动的脸上跳跃。

沈善登博客写了篇散文,配上他自己拍的照片,没有直接回应质疑和否定。

还宣传了一波《集结号》,仿佛无事发生。

《督公》同名贴吧和博客放出了电影节照片,还有粉丝接机照片,明确回击之前的声音。

“周奇峰”则是亲自下场,回应质疑。

以周奇峰的名义,账号由营销团队负责运作。

如今微博还没出来,“周奇峰”写了一篇博客长文。

“我不明白,一个小导演到底惹到了谁,要遭遇这么多的批评。”

“沈导在音乐事业有声有色的情况下,以虔诚的心迈入电影行业。”

“抵押了房产做电影,每天剧组里睡三个小时,预算超支,头发都愁没了,最后把所有积蓄压上。”

“我是制片人不假,但也是沈导的师弟!”

“我师兄做电影充满敬畏之心,没有圈子护航,没有大佬加持,也不愿意让粉丝破费。”

“自己掏钱做好电影,招谁惹谁了?”

文章反复暗示遭到了系统性的抹黑和打压。

先以制片人角度,讲述沈善登的不容易,再以师弟角度,表达对沈善登的心疼。

沈善登的形象跃然纸上。

职业上,他在导演之路前进,敬业有加。

道德上,延续了励志人设,又各种宠粉。

憋了许久的沈善登粉丝,则是猛虎出闸,点名周洁论的粉丝,拉一个对家,然后干到底。

“不要被人拉着走,盯着最极端的言论打。”

马有德紧紧盯住网络话题:“之前准备的截图是用的时候了,不会认为互联网没有记录吧?”

要做简单的题,也就是C题:连成片都做不到,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不做A题能否海外获奖。

至于拿沈善登发布会豪言壮志来转移话题,理都不理。

“盯着打!”

“往死里打!”

“对于那些言论荒谬到可笑的,不要有理有据的辩驳,直接嘲讽:哈哈哈,让人忍不住发笑。”

“维护周洁论的,想要撇清之前拉踩的,不要拆穿他,嘲讽:你能像孝顺周洁论一样孝顺你爹就好了。”

马有德亲自上场,传授贴身肉搏技巧。

兼职群里,粉丝群里,不少人惊呼学到了。

马有德连忙谦虚,对着沈善登房间方向拱了拱手,然后继续指挥。

一时间。

中文互联网各大论坛,从豆瓣到天涯,从龙空到贴吧,撕的昏天暗地。

而沈善登则在参加电影节。

学到了不少东西,电影节的范围感很强烈,很有沉浸感。

2007年釜山电影中心尚未建成,BIFF广场是核心。

此刻广场,成为电影的露天圣殿。

这里没有传统的红毯大厅,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露天舞台,背靠着一座老式建筑。

舞台被炫目的灯光和音响设备包围,临时搭建的巨型银幕悬于其上,白天播放宣传片,晚上则变身露天影院。

BIFF的星光大道,模仿好莱坞星光大道,地面镶嵌着明星手印砖,有几个韩国顶级影星的名字,也有几位亚洲导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