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嘴的怨妇口吻呀。听的一家子人头疼。果然男孩子还得放到前院去。
姜常喜黑脸:“娘,他最近都同什么人一起玩,身边的婆子是不是这样,怎么学了这么一套东西。”
姜三夫人也气,好好的儿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都是同你学的。”
想到姑爷还在呢,这才没有继续怨怼闺女。
这儿子明明就是她生的,可成天跟着闺女后面当尾巴。她这个当娘的心里还失落呢。
看看为了姐姐,把爹娘都扔了。要去给人当陪嫁,她这儿子养的糟心。
姜三夫人怨怼儿子:“这个不知道好歹的,我对他多好,你成天逗他,他反倒是同你亲。”
姜常揪着小弟弟的耳朵:“我们那是玩。”
姜常乐笑呵呵的:“她才舍不得逗我。”
姐俩一唱一和的,阵营一致,让当娘的还能说什么。这儿子算是白生了。
姜三老爷给新姑爷夹菜:“别管他们,吃点,在那边肯定吃不好。”
周澜都三年多没有在这种气氛下吃过东西了,自从他爹过世,祖父祖母且不说,就是娘亲,偶尔见上一面,母子大多也是泪眼滂沱。
他年幼不能让母亲觉得有依靠,也变不出来一个活着的父亲安慰母亲。
每次面对哭啼的母亲,周澜都是无错。姜家的气氛,让周澜鼻子有点堵。
好在很快控制了情绪,他不是母亲,他不能整日哭哭啼啼的,他得给母亲做依靠的。如今他还是娶了媳妇的人了。周澜暗暗的深呼吸,才平稳了情绪。
吃过饭姜三老爷才问姑爷:“成家了,有什么打算,或者有什么喜好。“
周澜:“从爹爹亡故,小婿就一直守孝,每日抄写经文而已。”
姜三老爷听着就上火,周家小二房忒不是东西,霸占钱财就算了,故意耽误孩子的前程才是真的该死。
姜三老爷:“这个其实也不着急,总要找到喜欢的,感兴趣的方向。”
即便是自家父亲在的时候,他的未来方向也是好好读书,喜欢,感兴趣都是不存在的。
难道这就是大家族同新贵的区别?
姜三老爷看着新姑爷小心的询问:“你看这样成不成,我同你母亲想要去京城走走,常乐就先放到你那边,常乐的先生也跟着过去,你先跟着先生一起学学,若是喜欢,咱们再找个书院读书。若是不喜欢,咱们再看看其他的。”
周澜就明白了,岳父是在小心的试探,引导自己往读书的方向走。
这么大了,还是知道好歹的,当初他对读书这事不是多热衷,可有可无,说不上喜欢不喜欢。
可从他爹没了,二叔不让他读书以后,他才知道,读书这事多重要,有人愿意为他这么打算,他眼角又酸了:“全凭爹做主。“
姜三老爷松口气,这孩子知道好歹,这就好,这就好。
也不用商量的口吻了,大包大揽的就开始安排:“你爹在的时候,同我书信往来,没少夸你读书好,脑子好用,你爹活着肯定也愿意你把这学问捡起来。这三年也不算是耽误,只当是沉积心情。何况孝道肯定是没错的。”
后面这话说的意味深长,在姜三老爷看来,三年刷出来一个孝子的名声值了。可惜年轻人眼下还不太懂老狐狸的算计。
第20章 亲不亲,三分心
姜三老爷会去帮着姑爷刷孝子的名声,可绝对不会同姑爷掰扯这个的。
孩子还小,为亲爹守孝那是至纯至性,他不过是把别人看不到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而已。对,就是这么回事。
姜三老爷就开导姑爷:“也不要有压力,读书是为了明理,开阔心胸。你底子打的好,读书聪明,没问题的。”
周澜听到这个眼角红彤彤的算什么,鼻子都酸了,眼泪差点掉下来:“爹从来没有这么对我说过。”
姜三老爷跟着姑爷一块心酸:“谁家这么当面夸儿子呀?你爹可是没少同我显摆你脑子好使,会读书。”
然后看看自家常乐。怕自家儿子心里不好受,当爹的就是炫耀,那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怕孩子骄傲。
姜常乐半点不走心,人家有姐姐呢,特别傲娇的就说了:“我姐姐就这么夸我,我姐说了,我脑子天生就是读书的。”
然后斜眼周澜:“你还能比我读书好?”
周澜挑眉,他想要读书的话,还真不觉得多难,他记忆力特别的好。这个问题上,还真没服过谁?
然后俩人对视一眼,常乐在想,读书吗,回头就让我姐看看到底谁厉害。
周澜在想,到时候你小子就知道什么是脑子好使了,那可不是随便夸的。
不过自己同一个娃娃比读书,说出来也丢人。
周澜盯着小舅子的眼神立刻变了:“爹娘放心,我定然带好常乐。”
姜三老爷拍拍姑爷的肩膀:“有你带着他,爹娘自然是放心的。”
常乐扫一眼这个姐夫,小眼神里面全是挑衅。谁带着睡还不一定呢。
特意同姜常喜说到:“姐,你放心,我会带着他好好读书的。”
然后再次看周澜,小眉毛挑的,让周澜特别想要把这小子头上的揪揪给揉散乱了。
姜三老爷殷殷提点小姑爷:“记得我是你爹,有事就让人传话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