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姜家女到了周家不过几日,竟然能折腰如此招待衙役。可见是个拎的清的。
老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若是放不下身份,弟子日子不好过。
姜三的闺女,在身份的转变上更是应对无误,很是难得。
两位衙役不敢让文摘先生同人家内宅夫人这么捧着,既然是公事公办,办完了人家就告退。
公事过后,姜常喜也落得下面子,立刻招待二位官差:“二位官差大哥且慢走,这庄子偏僻,小妇人备了水酒,还请二位官差大哥赏脸。”
两位官差:“不敢,不敢,周大奶奶客气了。小人还要在县尊大人那边回话。小人告退,打扰先生了。”
见留不住,姜常喜立刻让人送上土仪。半点不小瞧人。
送走了官差,文摘先生才对着姜常喜:“姜家三姑娘,姜三的闺女。”
姜常喜行礼,笑嘻嘻的:“先生,我还是常乐的姐姐,夫君的内眷,您就是小女子的先生。”
说什么姜三的闺女,太见外了,姜常喜那是想要蹭个师傅的。
这关系确实亲近的很。知道套关系倒是挺有心眼。
文斋先生点点头。不褒不贬的来了一句:“难怪,这性子倒是姜三那狂生的闺女。”
跟着先生继续开口:“听你爹说,常乐是你带大的。”
姜常喜张口:“小妇人……”
文斋先生听着她嘴里的三个字牙疼。挥手打断姜常喜的话:“别委屈了你。”
姜常喜顺势就说到:“弟子带着常乐从小一块玩。”
文斋先生听着弟子两个字更牙疼,这还是个顺竿爬的:“也不用这么不把自己当外人。”
姜常喜:“先生别这么见外,别管从哪边算,我这身份也是个编外弟子,叫您师傅,那不是应该的。”
文斋先生抽抽嘴角,你还真不客气:“你家这徒弟,都是收一个送两个的。”
姜常喜竟然点点头:“先生,我家夫君娶了弟子,都是陪嫁一个小舅子的。”
文摘先生多稳重的人,愣是被找个送上门的女弟子给弄的失态了:“胡闹。”
主要是自家的小徒弟,多聪慧的孩子,还陪嫁,怎么说得出口。姜三这个狂生教出来的闺女就不能相信。
姜常喜笑吟吟的下拜:“多谢先生教诲,弟子不敢了。”
人家还就把找个弟子的名声给坐实了。有点无赖,有点不要脸。
第54章 论亲疏远近
文斋先生瞪眼,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可没有收徒礼。”
姜常喜眉眼弯弯的来了一句:“弟子有拜师礼,弟子定然每日给先生准备酒菜。”
先生失笑:“每日?”还酒菜,他差那口吃食吗,而且本来就是先生。准备吃食不是应该的吗。
姜常喜:“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弟子都有持之以恒的心。”这样的弟子多难的呀,人家还敢自我推荐。
先生抽抽嘴角,这嘴皮子倒是厉害:“成吧,酒菜可以没有,你这持之以恒的心,先生我就收下你这半个弟子。”
姜常喜乐了,这还真的能赖上一个师傅,半个,也是弟子,大礼叩拜:“弟子拜见先生。”
文斋先生就笑:“我这弟子收的,哈哈。”
文斋先生到底还是对着姜常喜说了一句:“外面我可是不认的。”
成吧,这么算的话,自己还算是内门弟子呢,只有内部承认的弟子吗。
这些大儒,对女子有偏见,姜常喜不挑,只要心里认就成。
姜常喜乐呵呵的:“师傅是教导学问,教导弟子做人做事的,学到了就是师傅,我虽然是内宅女子,可也懂得道理,不会用先生的名头做鳌头的。”
她要的是实惠,不是虚名。
这话说的,就冲这番话,文斋先生那是真的想要认真收徒弟的。
他也不是怕弟子给惹麻烦的先生,这女弟子有点小瞧人。
上下打量姜常喜,然后就说了一句话:“你爹怕是要乐疯了。”
狂生吗,这丫头生的比姜三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话打哪来呀,姜常喜真的没听懂。
就听老先生那边说到:“我这大半生走了多少的地方,一个合心意的弟子都没有遇到,没想到,这个小庄子上,一次遇到了三个。也不知道是我这运气来了,还是这地方好。”
姜常喜心下就乐了,三个弟子,不是两个半,升级了:“是弟子们同师傅缘分到了。”
老先生那边再次笑了,这嘴就是比男弟子甜,会哄人。
周澜回来的时候就看到自家小媳妇同自家先生那边不知道因为什么,笑的特别的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