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二人,这边说的欢快, 李小娘子惊讶频频, 这里面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
细微处处, 没准就有猫腻。太长见识了。果然还是要同姜姐姐看齐,还需努力。
李夫人那边同儿子能见面,能说说话,本该是欢心喜庆的,可母子二人坐在那边,愣是略显生疏。
李夫人看着儿子长高了,壮实了,都有点不敢认了:“信上说,你去江南游学日久,在江南的时候还好吗。”
周澜:“身边有先生还有岳父大人陪着,岳母照顾我同常乐起居,同在自家府上没有什么区别。”
李夫人神色惭愧,在家的时候,儿子身边都没有这门可靠的长辈看护。
所以周澜一句话,就把李夫人掘在那边了。把天聊死了。还不是故意的。只是为了让亲娘放心过自己的好日子而已。
李夫人缓了缓才又找了个话题开口:“你爹给你定了一门好亲事,亲家好,常喜更好。”
周澜露出来一个笑脸,这话题让他心情放松:“那是自然。”
李夫人跟着露出来一个笑容:“还没有恭喜我儿中了举人。这些年辛苦读书,总算是熬出头了。”
周澜心情晦涩,亲母子,说道恭喜,当真是太见外了。
可如今周夫人变成了李夫人,本也是两家人。
周澜:“读书是儿子的本分,儿子不敢说辛苦,都是先生教的好。”
我爹给我打的基础好,这话却是不能当着亲娘说了。这时候提自己的爹不太合适。
李夫人眼圈都红了,那么大的儿子即便是在眼前,也亲近不起来:“你伯父说要准备宴席,为你庆祝,你觉得如何。”
周澜:“多谢李伯父盛情,不过先生说了会试在即,儿子的学识还欠了些火候,与其四处奔走,不如好生在府上同先生读书。还要娘您为难,同李伯父说明白。”
李夫人不强求:“那是自然,先生说的都是有道理的,咱们听先生的。听闻我儿在保定府如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谁提到都要赞一声的,你爹若是还在,定然会为你骄傲的。”
周澜露出来个笑容:“中举的时候,儿子同常喜一起给爹上过香。”
李夫人看着儿子就真的不知道说什了。提到亲爹,儿子明显比面对自己这个亲娘,神色缓和愉悦。
母子生疏至此,双方都很唏嘘的,到底不一样了。接心了。
还是周澜再次开口,询问李夫人:“娘,您在京都可好。李伯父对娘可好。”
李夫人瞬间脸色羞红,目光都飘散了些许。
所以周澜都不用听他娘怎么回答,光看表情就知道他娘变成李夫人之后,过的很不错。
纠结的心呀,再次纠结了那么一下下。至少他娘过得好,就好。
听李夫人说道:“好,都好,你李伯父也好。对娘也很上心,李府很清静,家族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从不曾到我面前。都是你李伯父出面的。”
周澜心下啧啧两声,我爹在的时候,也是这般护着亲娘的。可如今的娘未必能想到爹的好。
周澜思想跑偏,赶紧收回来,至少她娘命好,能再次寻到一位这样好的郎君护着她,周澜一本正经的:“那样儿子就放心了。”
至于说李府如今没有个男丁,以后如何,周澜那是不管的,左右,不会让自家亲娘无人奉养就是。
然后就是,我爹对你好,还是李伯父对你好的问题,周澜也不想了。
(本章完)
第511章 你娘怀孕了
媳妇有一句话说得好,活着的人总要继续生活的,左右现在娘如何,咱爹看不到。
大多数的无奈,世人都是这般安慰自己的。周澜亦是如此。貌似还很管用。
仔细打量自家亲娘,身上的罗衫颜色都鲜亮了许多。可见过得真不错,瞧着亲娘心态都是年轻的。
见了亲娘一面, 周澜的感觉就是,提前的那些纠结都没了,都成了矫情,看到他娘过的好,比什么都好。
幸亏早点来看母亲,过了这一遭心路历程, 不然心里总是过不去这道坎的。
这样想明白了,母子之间才能平和的说上些许话。感觉还是不能太亲近, 这让周澜很挫败。
等到李伯父下衙回来的时候,看到周澜连声说了好几声的好,没想到原本有些圆润的少年,几年不见,竟然长成这般高大俊美。
世人大多数还是视觉动物,眼睛看着舒服了,印象自然就好上几分。何况这位李伯父对周澜印象本就不错。
三俩句话后,李大人就带着周澜去了书房,可见两个人是有话说的。
李夫人看到这样的情形,只有高兴的份,周澜同李大人相处得好,对于李夫人来说,那是最好的。
这时候姜常喜姑嫂才过来同婆母一起说说话,可见一直关注这边的情形呢。
关系复杂的三个女人,瞬间就能找到话题, 热热闹闹的说话,不让冷场。
李夫人给儿媳妇准备了一车的好料子,瞧的出来,这是早有准备的。
姜常喜光看婆婆出手的架势, 就知道婆母手头不差银子的。
李夫人兴高采烈地哄着儿媳妇:“京城时兴的料子都在这里,回头让针线房的人给你做上几身,省的那些人眼界短的,把咱们保定府出来的小娘子给看扁了。”
李家妹妹更是跟着那边出主意,什么料子做什么样的衣衫,整个场面就是大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