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年轻的进士也这般厉害。
随便一个问题,老翰林讲到哪人家都能对答如流,典故,案例,朗朗上口。说的比老翰林们有意思多了。
有人就不相信了,背地里议论,是不是翰林院的提前安排好的?
稍微有点学问的就说了:「应该不是,即便是,能提前看那么多书,还记住也不容易。有好些都是特别生僻的书籍。」
几个人想到,周侍读把一个典故出处说的清楚,甚至这典故用在不同几本书上的情况都说的清清楚楚,不得不说,太不是人了,读书读傻了不成。
有这脑子做点什么不好,偏偏成日里苦读,让他们这群学渣,可怎么活呀。众人对翰林院的周侍读,记住了。
不过经此一事,周澜却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没过几日榜眼赵侍读同样过去陪讲的时候,日子就颇为不好过了。毕竟珠玉在前呀。
还有人过来询问:「这位新科榜眼,也有上一位侍读的本事吗?」
榜眼黑脸,上一位的什么本事他还不知道呢,原谅他消息也不太灵通。
老翰林也黑脸,上一堂课作妖,为何他老人家课堂受罪呢。心里老幽怨了。
等到榜眼赵侍读回来翰林院的时候,对着周澜一张脸,就没有缓开过,心情相当的郁闷。
付侍读就看不明白了,怎么还这个态度呀,虚心求教:「怎么,赵兄陪着翰林去讲学,还有什么事情发生不成?」
赵侍读酸涩的看向周澜,有点刺刺的开口:「这要问问周侍读了。」贤弟都不叫了呢,可见被坑的不浅。
付探花郎扭头就看向周澜:「周贤弟莫非同我等见外,为何不曾提起?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周澜悠悠的看着二人:「付侍读可别这么说,我还当付侍读故意给我埋坑呢,记得我去陪讲的时候,提前询问过付兄,要注意什么,结果付兄说,都没人注意咱们。」
他这一肚子苦水,都憋了好久了,能把这个话题说开也好。他还要问问付探花郎,何故如此呢。
付侍读当真还记得这事呢,点就就承认了:「是有这回事,我确实这么说的。」
周澜黑脸:「可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样的,翰林大人讲书,讲到哪里问道哪里。小弟侥幸才能脱身,我还以为大家都是如此,付兄对我有成见,才故意如此挖坑,不愿意直言相告。」
榜眼在边上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好像知道了了不得的事情呢。
第677章 嫉妒
所以周澜这话出来后,三个人不约而同的静默了那么一瞬。
然后反应过来的探花郎开始喊冤:「冤枉,冤枉呀,周贤弟你不厚道,若不是赵兄,我岂不是让贤弟误会下去。」
周澜点点头,确实会继续误会下去的。说起来这位赵兄当真是有一张惹事的嘴。不过眼下,感谢这张破嘴。
然后两个人询问周澜到底遇到了什么?这事两个人都很好奇。
周澜把遭遇说了一通,言语之中透漏着愤慨,心酸。生活太不容易。
榜眼同探花沉默了。两个人没感受到这份心酸,不容易,人家看的更远:「周贤弟竟然熟读诗书,佩服佩服。」
榜眼那边比刚才还酸涩呢,这会酸涩的是自己的无能:「枉我身为榜眼,这若是换成我,不及贤弟多矣。」
探花郎都觉得惊险,换成自己,可做不到如此:「博览群书,佩服,佩服。」
关键周澜年纪不大,这些书当真看过的话,也没有让他熟读的时间,难道当真看过一遍就能记住不成?
这该是什么样的奇才?
探花郎自认从小读书就不输给别人的,面对周澜,心下难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情。
榜眼那边也在想,这得什么样的良材美玉,面对着这等境况都能全身而退:「贤弟这样的学识……」
跟着又闭嘴了,大概是想说,为何科举的时候名次差了那么许多。到底是榜眼,不能一点情商没有,知道这话问出来不太好听。周贤弟能够以实相告,作为同科他们要厚道些。
周澜也知道榜眼想要问什么,摸摸鼻子,扭头去整理自己的工作了。至少会试的时候,他就那点水平。
至于以后才学如何,那也没人再给他展示的机会了。若是姜常喜在,定然给周澜配乐,命运呀~。
付侍读同周澜相处的多,对周贤弟有些了解,心里还是明白周侍读吃亏在哪里的。用姜常喜的话说,这人偏科。
这人文章可以,可诗词方面就差强人意。
科考吗,也不是看一篇文章定胜负的,可能周侍读就差在这个地方了。而且年纪小,真的很吃亏。
榜眼还是酸的很,碰到这么为难人的老翰林,周贤弟都能有惊无险,还给自己闯出了名号:「说真的,周贤弟这运气,当真是好。」
付侍读态度就摆在那里了,边上不咸不淡的说道:「这样的运气给我,我也未见的能够抓住,若是不能同周侍读那般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怕是不好继续进宫陪讲的。」
说完扫了一眼赵侍读,意思很明白,机会给你,你抓得住吗,确定不是去丢人的吗?
榜眼赵侍读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换成自己,能否做到周侍读这般?叹口气,时也命也。嫉妒不来。他自己都没有信心,能做到周侍读这般。
看着两个人的反应,周澜心里也有数了,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里,反应想差之大。
至少这探花郎身上还是有让人欣赏之处的。
后续就是周澜被老翰林带着出去讲书了,不仅仅去宫里,人家还去国子监,京城有名的书院多了,只要老翰林愿意去,那都是竭诚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