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女生频道>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第56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第565节(1 / 2)

周澜看到了,夫人手里用的就是棍子,不是枪:「是棍子呀,我看了,不是枪。」

小行都扭头走人了,大人可真是啥都不懂。拿着棍子耍的就是棍法吗?可见大人的博学多才,也是有盲区的。

姜常喜龇牙,也不同周澜掰扯到底是棍法还是枪法,反正她学的时候,追求的也不过是花架子好看就成:「我虽然不喜欢习武,吃不了那个苦,可小时候,外祖父家里那是送过师傅过来的,母亲耍的时候,我也瞧过。」

跟着:「你知道的,谁心里没有个武侠梦呀,我不习武,可练过两个漂亮的招式。」

周大人的重点:「为何不习武」多糟践这天分呀。

姜常喜:「手会不好看的,皮肤会不好的。」主要的是,姜家,那样的人家,能让贵女习武吗?姜二他们几个还想嫁出去吗?姜常喜可不是只能矫情了吗。

周大人不吭声了,虽然夫人没说,可心里也是明白几分的。然后:「什么招式。」终于关心倒重点了。

姜常喜心说,总算是问到重点了,眉眼都要飞起来了:「回马枪呀,名字都那么牛气哄哄的是不是。」

周澜摇头,原谅他见识浅薄,对于武艺这块当真是不太接触过:「没听过。」

想要吹嘘那也得对着半懂不懂的人,对周澜这样一窍不通的,说起来都没意思:「反正就是大杀招,好看又好听。」

周澜不耻下问:「师傅教的。」心说,武艺那是保命的,哪请的先生如此不靠谱,光教花架子,回头就同丈母娘反应反应。

姜常喜摇摇头,还挺骄傲的:「师傅也没听说过,我自己琢磨的。」这就相当于自创的,多牛气呀。

周澜心说,原来如此,就说不能有这样不负责任的师傅吗,可不耽误人家周大人对着夫人一阵乱捧:「虽然诗文上常喜差了点,可武艺上当真是有天分的,这都能琢磨出来。」

姜常喜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倒也不是,我就是让人在背后打武艺师傅,然后让武艺师傅背着身子回挡进攻,最后总结出来最好看的姿势,学了来。」

跟着:「为了好看,为了连贯性,出枪我也会也学了几日。但是我只会这两招。」

周大人对着姜常喜抱拳:「佩服。一招进攻,一招回守,足够用了。」

不然能说什么,这也就是姜家那样的大家女郎能这样玩了。这样的机会,先天条件,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姜常喜:「先生也说,我这招实用性很强的,而且我力气大,出枪一般人都挡不住我,也不需要别的花架子。要不要回头耍给你看看。」

周澜:「算了。」花架子,也不知道谁的是花架子,还是让夫人自己高兴吧。

姜常喜心说,这人瞧不起自己。回马枪,多帅,自己当时练习的可用心了,不过实用性没有,这辈子用不上才好呢。

花架子那也是架子。

郡守夫人这算是一战成名了,齐家姑太太的好身手在边郡原本都已经成了传说了。如今被姜常喜又给带动了起来,人家说了,人家这是女承母业。

等到周大人再去衙门的时候,就发现地位一下子就上来了,常喜虽然收拾的是武将,没想到这群文人先折服了。

周大人就觉得,这个结果也不错,至少内部先团结起来了。

原因吗可以不必细究。

人家这群文人也想了,给周大人使绊子,他们可不是那群武将,搁不住周夫人手里的棍子,再说了,好男不与女斗,他们一群文人被女人给削了,多丢面呀。

他们可没有那群武夫想得开。

所以为了自己的面子,也得给够周大人足够的面子,何况人家是上官,他们听从上官吩咐,那不是分内之事吗?

你看看,一个个的都明白上来了,都知道周大人是上官,不是摆设了。

这情况发展的,周大人就恨,为何让夫人现在才动手,白白浪费了一个多月,嘴皮子都磨破了,白瞎吃了那么多降火的汤药。

他们就该从京城一路打到边郡。让夫人威名远扬。

周大人在衙门里面得心应手,熟悉了衙门的事务之后,就想着先从哪里破局,想要在任何地方有建树。

都跑不出,民生,经济,教育,人口,这些问题。

可在边郡这块,民生周澜看了记录,这里面夹杂的问题太多,处处都要同这些军汉们搅合着,不好下手。看書菈

经济,这块边郡,时常有小摩擦,长期发展的经济不多,想要长久经营,还要靠那群军汉,边郡安稳,经济自然提上去了。

人口也是如此。安定,稳妥的环境太重要了。明显边郡没有这个环境。

第979章 郡守耍无赖

然后就是人家常乐说的教育,这玩意至少不用同军汗打交道,周大人觉得可以入手看看。

还利用这段时间,慢慢的同军汉们熟悉起来,到时候再说其他。

这就是人家周大人的三年计划。人家要走这么一个大方针。

其实说白了就是,别的他们如今都插不上手,或者不好插手。

下面的官员们听到郡守大人的计划,那是都点头认可的,大方向没错。至少比一点计划没有,什么作为没有的好。

每位大人都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虽然入手点不一样,不过最终大家都是想要全面发展的。

当然了私下里面的不以为然,那就不好面上说了,边郡这块,可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这些计划可能最终也就是计划,一直计划着。

还是齐家的一位姑太太的侄子,也在衙门口做事,大家都是亲戚,人家背地里同周大人说了一句实话:「大人想的都没错,可就是,这边郡留不住人。」

所以人口这块别想了。没有人,其他的都是扯淡。

然后人家就说了:「边郡这边也不是一直都这么穷,富裕起来的人也有,可就是一样,富裕了的人,第一件事就是从边郡迁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