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望向远处的天空,天空上布满了尘埃,让人看一眼便觉着心中郁郁难平。
诸吕之乱其实并不是一个事件的称呼,而是一个时间线的统称,就是从吕雉当权之后一直到周勃等诸多功臣将吕氏清除干净之后的这一段时间,统称为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的祸首其实就是吕雉,但当诸吕之乱逐渐的发展起来以后,诸吕之乱就不再是由吕雉来决定的了。
吕氏的家族之人也开始参与到了这其中,甚至较之吕雉更甚。
当一个人逐渐的掌权之后,他就会忘记许多的初心,继而变成一个权力怪物,吕氏的人已经不再满足以当侯爵、当王爵了,他们想要成为....这天下的共主。
这也是为什么吕雉到了后期很难彻底掌控吕氏的缘故——她毕竟是外嫁女。
在最初的时候,吕雉想要利用吕氏的势力来抵抗朝中功臣集团的势力,但直到最后,这两个势力都发展到了吕雉不能掌控的程度。
而后,便有了功臣集团扫清吕氏之乱的事情了。
陈成微微的摇头,在这个时间段里面,其实最无辜的是天下苍生,哪怕是陈成想要成立千年的世家,也不会就这样子袖手旁观。
苍生何其无辜?
要因为这些野心家们而遭逢打乱?
更何况,在可以“降临”到先祖身上之后,小幅度的改变历史并不会对未来产生什么影响——毕竟他改变自己的家族,创立千年世家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一种修正。
所以....
陈成的眼眸中带着些许的坚定之色。
刘邦死了之后....他就不能够再遮掩自己的锋芒,像是现在一样清闲了——这样子的时间并不会很长,毕竟等到文帝等级之后,他就可以再次遮掩锋芒了。
想到这里,陈成脸颊上浮现出了些许笑容。
宁在直中取便是这样的道理,他不需要用什么阴谋诡计的手段来获取千年世家的权势,他只需要用堂而皇之的正当阳谋!
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
.......
高祖九年的冬天,大雪纷飞落在地上,薄姬坐在车马上,悄无声息的掀开帘子,看着外面的纷纷大雪,脸颊上带着些许从容之色。
这繁华热闹的京都啊,她马上就要离开了。
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皇帝有心放他们母子二人离开去封地,而皇后也不再追究他们的问题,反而是因为有了皇帝的允许和“魏王”的支持,所以就连娶了吕氏女儿的要求也没有了。
毕竟....皇帝和魏王都不希望这样子的事情发生,那么皇后即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在促进这样子的事情了。
远处的城门外
陈成一身素衣站在那里,眉宇中的神色缓和而又清俊,他看着面前站着的刘恒说道:“代王殿下,您此去代地,当继续保持您的初心不变,去完成您应该完成的使命。”
说到这里,陈成微微皱眉:“切记不可学习淮南王、吴王等人一样暴虐,在地方对黔首使用残暴的刑法,而去磋磨他们。”
他的脸颊上、眉宇中都带着愤怒的火焰。
淮南王以及吴王在自己的封国之中不当人的事情传到京都后,最生气的就是陈成了,他多次上书要求皇帝处理这两位封王,而刘邦也的确是处理了,削减了他们的封国。
但这有用吗?
没用。
这两位王只是在自己的封地中将事情做的更加隐蔽了。
陈成再次长叹一口气,这还是如今刘邦尚在的时候,待到刘邦逝世之后,这天下则是变得更加不像样了。
无论是诸吕也好,还是惠帝也好,都完全没有想到黔首。
吕雉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如何磋磨戚姬,如何杀死赵王,而刘盈则是想的如何保住自己的兄弟们。
他们沉浸在阴谋斗争之中,而忘记了煌煌苍生。
可苍生却是最可怜和无辜的。
不过这个时期,因为“萧规曹随”以及刘邦、吕雉、萧何、曹参等人施行黄老之道,也就是“无为而治”的原因,所以黔首们也得以休养生息。
只是....律法的减轻,让这个时期的犯罪代价变得更加低廉,所以事实上这个时期的犯罪行为是增多的,但因为黄老之道的缘故,所以这并不在统治范围之内。
刘恒看着面前一脸惆怅的陈成,错以为陈成是在为自己叹息,当即便开口道:“老师,您不必为了弟子而叹息伤心。”
“这是弟子的选择。”
他的脸上带着坚定和从容:“其实我知道,父皇不易储不是因为不想易储,而是因为太子没有犯错,而且我也没有表现出来足以让父皇坚定的才华,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国储君之位干系甚广,这不是说废黜就能废黜的,若是废黜了前太子,又该让大哥怎么活呢?”
“当年父皇尚且在微末的时候,他就在父皇身边了,因为父皇的行为也着实是受了不少苦楚,他身为嫡长,这皇位本就是他应该得的。”
刘恒轻声道:“再加上大哥生性善良仁德,他是不可能犯下让父皇都为之大怒,因而可以废黜他太子之位的过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