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星火研究院(2 / 2)

王诩从两位总监的眼神中看到了浓浓的疑惑,大手一挥:“我知道你们觉得,公司不该这么做。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理解得了要执行,不理解更要执行,明白吗?”

“明白。”莫婷和何心语齐声答应。

两人对视一眼,从彼此眼里都看出了疑惑,以及……一种莫名的情绪。

似乎是欣赏,又似乎是骄傲。

总之说不清道不明,但绝对不是什么负面的观感。

“明白就去执行吧。”王诩摆摆手。

待两人走到门口,他复又说道:“对了,让吴助理请梅总监和齐总监过来一趟。”

“好的,王总。”两人齐声答应,走出门去。

不一会儿,网络技术总监梅哲仁和智能终端技术总监齐望春一前一后来到总裁办公室。

梅哲仁,37岁,本科毕业于华中科大,硕士和博士毕业于斯坦福,曾在脸书担任重要技术岗位。

就在他即将取得大额期权激励的时候,脸书突然起诉梅哲仁盗窃公司机密。

尽管经过六个月的调查以后,判定无罪。

但是梅哲仁最后却丢掉了脸书的期权激励,在硅谷也难以再找到合适的工作,愤而回国。

齐望春,38岁,本硕毕业于西北工大,在中联重科工作了近十年,近期因技术路线之争,从中联重科离职。

总而言之,两人都是技术大咖,同时在事业发展上遭受了挫折。

“梅总、齐总,请坐。”王诩前世也是搞技术的,对技术人员充满尊敬。

待两人坐下,王诩也不绕圈,直接布置任务:“梅总、齐总,网络技术开发部和智能终端事业部的招聘工作,你们过会儿自己去和莫总对接,我只有一个要求。”

梅哲仁和齐望春上身微微前倾,摆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迎着两位总监的注视,王诩一字一顿说道:“从快从优。”

从快从优?梅哲仁理解了一下,眼神一动,立即接话问道:“王总,我可不可以内推一些人?硅谷那边最近有一些公司针对华人、华裔工程师,不少人和我一样,受到排挤,想要换个环境。”

王诩点头答应:“只要真心回国发展,只要有技术,尽管来。”

“好!”梅哲仁拍了一下巴掌,兴奋喊道,“以我们群星科技不输于硅谷大公司的办公条件薪资待遇,肯定能吸引来很多人才,我回去之后,就联系那边的朋友。”

齐望春这时也开口说道:“王总,我也有一些兴趣相投的朋友,想要换个环境,可不可以内推?”

所谓兴趣相投,是齐望春认为智能时代即将到来,即便是工程机械,也应当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中联重科在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收紧了相应开支。

研发没有资金支持,怎么能出成果?

窗口期又摆在那,要么迎头赶上,要么跳槽走人。

“没问题!”王诩果断答应,却又说道,“齐总,不过公司目前要开发并投入市场的智能产品,只有一个带定位功能的智能车锁,其它产品和技术,只能作为储备,留待合适的时机再用。”

要说齐望春不失望,那是不可能的。

从搞大车变成搞小锁,落差之大,常人难以想象。

不过他精准地把握到了王总话里的重点,带着些许激动问道:“技术储备?王总,可以请您展开讲一讲这点吗?”

王诩淡淡说道:

“公司以后要进军物联网、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车,我决定成立星火研究院,从事相应的技术预研和产品预开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