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兴运盯着面前的几人,非常认真地说下了自己信奉一生的真理:“只要有银子,这世上没有任何办不成的事情!”
“你们若是担心严知府会责备,那你们说,如果咱们拿出一成的干股,给到松江府大大小小的官员,你说他们还会不会跳脚?如今卫辉府百废待兴,真要完全学会松江府的技法还要个两年,等到影响松江府税入的时候,那位严大人早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你们觉得他还会揪着这点不放吗?况且,只要生意盘子做的够大,谁又能一定说会影响到松江府的税入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在刚一签订完契约的时候,齐兴运就想到了这一层,虽然一成的干股自己也心疼,但是下面的行动少不了上面的支持,齐兴运不相信用银子开道,且暂时也不影响到那位齐大人什么,对方还会死咬着不放。
至于为什么当时签契约的时候,齐兴运这个老狐狸没有要求共同投建的纺织坊设立在松江府,或者是为松江府谋取更多的利益,完全是他发现了那位年轻的秦大人有一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那就是秦大人在卫辉府说的话,算话!
哪怕他不是一府之长,可是通过那几天在卫辉府的走访,可以说卫辉府目前的局面都是秦大人一手促成的,能在他的地盘上做事,肯定要比那些不懂得生意经济、只知道往自己兜里扒拉银子的那些官员要好多了。至少在和秦大人的谈判中,阅人无数的齐会长知道,这位年轻官员在生意上的领悟不比自己少,很多问题都看的很透很深,甚至在契约的一些条款设置上,没有一句废话,字字珠玑,现在可能看不出什么,但是以后等到真的实行起来,就知道这条款的用处了。
可以说,此次能够促使齐兴运下定决心签下契约的原因,一个是卫辉府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另外一个,则是被这位姓秦的年轻官员所折服,让他相信,有生之年,真的能够遇到一个真正懂生意、却不为自己谋私利、有大格局的官员出现。
他甚至有些羡慕卫辉府的商人们,能够在这样一位官员的领导下做生意,一个人排除万难,将卫辉码头修建成如今这副模样,又搞出了“卫辉时报”为他们造势,甚至还谋算上他们松江府的人,就是为了让卫辉府的织布更有竞争力,齐兴运相信,卫辉府的崛起如今已是无人阻挡、也无法阻挡的了!
等到齐兴运等人回到松江府的时候,松江府的商人们发现自己又可以用原本的价格问卫辉府采买棉花了,之前的松江府船只的禁令也没了,甚至在卫辉新码头处设立了一个松江府船只的专用通道!同时新一期的“卫辉时报”还重新报道了松江府纺织商人来卫辉府赔礼道歉之事,并且说明了来龙去脉,是两府之间的一点误会,卫辉府已经接受了松江府的歉意,并且决定化干戈为玉帛,生意照常往来、还会加强合作,深入沟通,以后不至于将误会闹大,两府一家亲。
&lt;a href="<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arget="_blank">https:///tags_nan/kejuwen.html</a>"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gt;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