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话还没说完,王锡爵断然否决:“不可!咱们可不能干这种事情,这不就是民间说的端起饭碗吃饭,放下饭碗骂娘么?要么你有把握一次制死他,要么我们就老老实实按照规矩办事,否则现在谁敢惹那个姓秦的?”
自从知道秦修文就是救了女儿之人后,王锡爵心里对秦修文的感官复杂极了,只愿意称呼他为“姓秦的”。
余有丁摸了摸山羊胡,点头赞同:“要不先压一压,看看那秦修文还有什么后招?同时把我们做的事情给秦修文放出风声去,好让他领一领情,但若是实在我们内阁都招架不住,那就无法了。”
王家屏等人听了,俱都点了点头,这样做在理、在义,挑不出错来。
第172章
在朝臣的质疑不满与各国使团的惊魂不定中,农历八月十七这天还是来到了。
因为万历出生在这一天,所以这一天就变成了节令。在这一天,大明全境不掌刑名,死刑犯在这一天可以不用死,开堂审理的案件也要拖到后面再办理;全大明各地的官员都要设置香案,往京城的方向磕头祈福;京城中的老百姓更是家家户户要张灯结彩,路边要用彩绸、彩画装饰,到了夜晚更是要万灯齐点、煌煌如白昼,堪比闹元宵。
这一年,不仅仅朝廷的荷包鼓了点,京城的老百姓日子也比以往要好很多,因为京城附近官道的修建,因为“京报”的发行,南来北往的商贩流通更加迅捷,信息流通也十分顺畅,再加上如今京城中四处都是水泥路,走起来平平整整、干干净净,任谁到了京城都会感叹一句:这到底是天子脚下、卓尔不凡!
那些外国使团到的时候,自然也窥见过一番京城的风貌,觉得今年的大明都城比起往年来格外不同,有些使团并不是每年上贡的,更是感觉恍若梦中。
然而,等到今天他们再次出门的时候,看到京城大街小巷装饰的如此繁华瑰丽,看着自己脚下踩着的道路,再联想到自己国家的情况,许多小国使者其实是非常羡慕大明百姓的,只恨自己没有托生在大明京城啊!
尤其是看到就连京城的普通百姓,都是面色红润、个个今日穿着簇新,看上去精神面貌昂扬向上,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天与地的差距。
有些人心中甚至已经开始暗搓搓地想:看来今年大明很是富有,可能会比往年给他们的赏赐更多了!
而东瀛人看到这幅景象,却是面色不愉,然后有人凑在加藤清正耳边说了两句话,才让加藤清正心里舒服了点。
那人说,大明百姓看着就是柔弱可宰的样子,哪里有他们东瀛男儿全民皆可作战的战力?富贵乡也是英雄冢,就让他们耽于享乐吧。
身边那人是加藤清正十分信任的谋士,名叫鹤田纯名,年过五十,留着小胡子,深谙大明的儒家文化,同时曾旅居大明多年,对大明各方面的情况都十分了解,所以才作为谋士同加藤清正一同出使大明。
&lt;a href="<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arget="_blank">https:///tags_nan/kejuwen.html</a>"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gt;科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