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蒙古人享受着大明官员严酷的贪腐作风和自私自利带来的好处;另外一方面,蒙古人自身也很看不起大明官场上的官员,认为都是一丘之貉。
所以面对秦修文,他们也只是表面尊重。
秦修文抿了一口茶水,放下茶盏,看向蒙古族的三人,不紧不慢温和有礼道:“我今日叫三位使者过来,是想向你们传达大明的善意。”
此话一出,等于是将今日谈话的基调定了下来,顿时三人心情都放松了下来,甚至另外两人都看向了□□,认为果然是被□□猜中了。
□□也好不得意,挺了挺自己的胸膛,含笑看向了秦修文,期待他接下来的话。
但是秦修文接下来的话,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不是说大明不慷慨,而是太慷慨了!
“我大明与蒙古各部是多年的老友、老邻居,互市这么多年来,可谓是明蒙一家亲,造福了许多边境的百姓,也让蒙古百姓有衣穿、有瓷器可用,有茶可喝。但是仅仅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朝廷希望蒙古的百姓可以过的更好,所以经过商议之后,我们有了一个帮扶持蒙古的计划。”
这官话说的,让蒙古的三位使者一阵恍惚。
他们与大明的关系什么时候这么融洽了?
就连“明蒙一家亲”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还要帮扶蒙古?他们就不怕扶持了蒙古,到时候反噬大明吗?
况且,他们准备怎么帮扶?
秦修文并不卖关子,很快就将具体的帮扶计划说了出来:“咱们都知道,蒙古是马背上的民族,向来自由如风,但是不善于种植,牧草天生天养,有时候遇到灾年就会让马匹、牛羊挨饿,我们大明的意思是,将在你们蒙古地区,派专人修建三座千亩大牧场,种植牧草驯养牛羊,同时协助蒙古部族寻找可以种植粮食的产地,以抵御极端天气引发的天灾。”
哲布大受震动,不知道明朝是发什么疯,要这样帮蒙古,听到这些话,不是感觉到开心,而是感到可怕,对方一定所图不小!
果然,接下来秦修文话锋一转,说起了条件:“既然是大明出人出力,那么也需要贵部同样互惠大明,等到牧场建好,所出产的牛羊马匹大明有优先采买的权利,同时价格要低于同时期市面上的价格,粮食产区你们可以自享,但是有了粮食后,你们必须约束族人,不得再继续到边境劫掠大明百姓。我知道这并不是你们大汗的本意,但是接受了大明的善意,就要回馈以善意,不是吗?”
&lt;a href="<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arget="_blank">https:///tags_nan/kejuwen.html</a>"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gt;科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