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张叔阳、马五捐赠的,书架上还有孙毅成送来的医书,姜竹年前买来自己看的几本书。
江修文也捐了一些他用过的书。
赵先生辛辛苦苦背来那箱子书一半也放在这儿。
姜竹解释了书的来源和数目,给核查的文吏又给听懵了,竟然还有医术和衢国的书?
他翻了翻,好家伙,还是抄的古本!
虽然不能确定保不保真,但只靠四海书院批注本撑门面,他们这小书院已经比县内所有教授蒙学的书院藏书质量高了。
他没忍住抄录了书目。
一般而言是不用抄书目的,不过他们这儿的书确实比较少见,还是抄一下稳妥些。
文吏给他们解释:“县内各书院间是能相互借阅书籍的,回头我将其他书院的藏书书目也送你们一份,读书之事,县令大人提倡各家能开诚布公,多多交流,既是为大虞而读书,不该分那么多你你我我。”
沈青越马上想起了前两天在县城和那几个官差吃饭时听到的案子和段子——
两家书院为了抢学生,大打出手,被县令责骂有辱斯文,把带头打架的都扔进牢房清醒了几天。
沈青越默默憋笑,一本正经:“确实如此,我们随时欢迎其他书院来交流,借阅、誊抄,都没问题。”
姜竹:“嗯。”
文吏听他们这么说,好感又提升了一些。
心道县里那几个老学究还不如人家年轻人有觉悟。
他们若真有本事,多教出几个举人、进士也算啊!
自己教不出来,上次应举一个举人没考中,让他们宝峰县在整个镇南郡都闹得好大的没脸面。
大人让他们一起探讨如何教学授课,一个个还摆架子,让他们互相借阅书,一个个也不愿意。
这个是珍藏,那个是祖传,藏那么宝贝也不见得会给自家学生看。
沽名钓誉。
要他说,教成那样好意思收人家那么高束脩吗?
还不如这村里的小书院呢。
从衢国逃难背过来的书,不也放在书院供学生们看了吗?
他哪知道这藏书室,基本等同赵先生的书房,学生里除了江修文、家旺、姜松几个,根本就没人来,来了也是看《长腿鸟》,常翻那本书皮都快翻掉了,昨天沈青越嫌破,给拿走了。
不明真相的文吏最后到另外一间讲堂外听课,那边课还没结束,他们也没进去,只外面听了一会儿赵先生讲课。
他愈加觉得这书院不错,人家这先生讲课也不比县里那两家大书院差啊!
要不是路太远,他都想把他儿子送来念了。
起码清净。
中午里正设席邀请,他也没拒绝。
姜树油嘴滑舌,喜欢溜须拍马,没想到他们村子倒是挺朴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