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笑了笑道:“当初徐家支持孙策要回父亲的军队,但孙贲不肯交还,徐母也就是孙坚之妹将孙贲大骂一顿,据说徐琨还揍了孙贲,徐家从此和孙贲结下了梁子。
现在徐盛成了孙贲的部下,他的日子怎么可能好过?他的上司应该是贺齐,贺齐一直是孙贲的心腹大将,贺齐让徐盛攻打历陵县,明显是给他穿小鞋。”
鲁肃看得很透彻,历陵县是柴桑的南大门,所以甘宁让了海昏县,却没有让历陵县,而是命令张喜率五百军守历陵县,徐盛攻下了柴桑的南大门,打破了默契,甘宁岂能善罢甘休。
甘宁负手走了几步,回头笑道:“如果我们攻打海昏县,南昌大军会不会前来救援?”
鲁肃捋须笑道:“好一招调虎离山之计!”
..........
当天,甘宁下令赏赐每个士兵两贯钱,作为过年钱,就连刚刚投降一万两千彭泽军也有份。
两万余大军顿时欢声雷动,彭泽军士兵拿到了钱,从心理上认可了甘宁为主公,甘宁命令鲁肃立刻进行收编训练,把彭泽军迅速转换自己的军队。
次日上午,甘宁亲自率领一万大军进攻庐山南面的历陵县。
历陵县是一座小县,城池周长只有十二里,人口一千户左右,县城虽然不大,但对柴桑县非常重要,号称柴桑南大门。
甘宁灭了张英后,把海昏县交给了孙贲,却没有把历陵县交出去,双方也都默认了历陵县是甘宁的地盘。
现在徐盛攻占了历陵县,也就打破了孙贲和甘宁之间的默契。
主将徐盛只有十七岁,和丁奉同岁,也是一名十分骁勇的少年小将。
只是他运气不太好,分到了孙贲手下,成了孙贲和徐家矛盾激化的牺牲品,徐盛从军一年半,也只混到一个部曲长,属于低级将领,相当于后世的排长。
徐盛性格十分刚烈,顶撞上司是常有之事,孙贲对他极为厌恶,便打发他跟随贺齐。
这次甘宁偷袭彭泽县,让徐盛看到机会,建议贺齐偷袭柴桑,却被贺齐训斥一顿,徐盛心中不满,回帐大骂贺齐无能。
祸从口出,贺齐便命令徐盛去攻打历陵县。
徐盛派一百士兵事先埋伏在县城内,又用调虎离山之计把张喜骗出城单挑,导致历陵县失守。
虽然轻松夺取了历陵县,但这恰恰是徐盛危机的刚开始。
中午时分,徐盛接到手下快报,甘宁亲自率领一万大军向历陵县杀来。
徐盛大惊,他手下只有五百人,怎么守得住历陵县,而且历陵县不是柴桑,城池比较矮小,很难守住,更要命的是,百姓都心向甘宁,徐盛招募不到民团士兵。
徐盛急得团团直转,就在这时,一支两百人的骑兵疾奔而来,奔至城下,为首骑兵一箭射向城头,箭上插了一封信。
有士兵拾到,急忙交给了徐盛,徐盛打开信,竟然是甘宁写给他的信,信中盛赞徐盛骁勇善战,是难得的大才,希望他能投奔自己,自己一定会重用他,和他一起匡扶汉室,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
信中最后写道:‘若将军需要考虑,甘宁也不勉强,希望将军能自行撤退,不要伤害了历陵百姓。’
看完信,徐盛不由怦然心动,但一转念,他又长叹一声,他是徐家子弟,没有家族的同意,他怎么能擅自效忠甘宁?
万般无奈,他只得下令军队开南城门撤退,在甘宁大军距离历陵县还有十里之时,徐盛率领五百手下放弃历陵县,向海昏县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