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宁府往宁隆县赶路的途中,他们明显发现了流民行走的痕迹。看着那些痕迹,官员心底发沉,他已经能想象的宁隆县是什么场景了。
但当赈灾的官员亲自到了这里,并看见宁隆县城外那井然有序的赈灾队伍时,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
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都名字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呈上了上京城最宏伟建筑里的桌子上。
嘉隆帝拿起桌子上的一个特殊奏章看了起来,突然他好像看见了什么奇怪又让他感到新奇的事。
“契弟?有意思。一个农家子出身的秀才,一个被家里卖过去冲喜的男妻。做的的确不错。可惜啊,在等等吧。”
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的名字被朱红色的笔圈起来。
…
又一晃大半个月过去,天气彻底转凉。
顾文承和姜余本来就是九月中旬农假时回来的,如今在家过了这么久,一晃就到了快过年的时候。
于是顾文承和姜余两个人也不去府城了,直接在家过了这么年再去。
自从赈灾的队伍到了以后,灾民就由赈灾官员全部接手,灾民的事情很快安慰下来。
顾文承还听说发生水灾的顺宁府是由从一品大员吏部尚书前去主持大局,正二品都察院左都御史和户部士郎在旁协助。
顾文承还感叹了一句,虽然赈灾队伍来的慢,不过队伍一旦执行起来不管是行动还是力度,都挺大的。
不过,这些都与他和姜余没关系,而且他们想插手,也插不上。
事态平稳之后李老板就辞别了顾家人回乡去了,他失踪了这么久,恐怕家里人早就急坏了。
长坪村的顾家人开始热火朝天的在顾家祠堂做糖。
今年的甜菜收成依旧不错,因为甜菜做糖的事情被泄露,今年就连村里其他户也有种植甜菜的。
关于做糖事情泄露的的事姜余没有细问,但是他也知道顾大伯作为顾家的族长他一定不会放任这种事的发生不管的。
不过索性他们有固定的销糖渠道,周家父子那边还在收着糖,他们顾家人做出来的糖也不怕卖不出去。
越是做生意,姜余就越能体会文承哥之前说的卖货销路的重要性,你手里的东西再好,若是卖不出去那就跟破烂没什么区别。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可以带来很大的便利和稳定的收入。
今天顾母炖了些肉,让姜余分别给大伯和二伯家送过去一些。
二伯家离得近姜余先去送,等去大伯家的时候就见大伯家中坐着不少同村的人。
“大伯母,这是我娘炖的肉,让我给您拿过来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