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禹州的建设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
尤其是禹州的水泥路工程,来的修路的农工没有工钱,但是一天两顿饭管够。
白米饭、大馒头、酱油汤,每个人都能吃饱,就为了这一口饱饭,数不清的农户过来报名修路。
不得已,州衙只能下令筛出去年纪小的和年级大的,只留下那些身强力壮的农夫干活。
就在被筛选出去的农夫捶胸顿足的时候,突然传来姜氏招工的消息,一天二十文工钱,不管管住不管吃,先报先来,招满为止,于是终于百姓又有了其他活路。
这年深秋,禹州的玻璃厂终于造出的第一块玻璃。
这种玻璃的质地有些脆,颜色呈现篮绿色,而且只有小块,做不成太大块,因为大块若是太薄之后就会变得很脆。
但是如今的玻璃,顾文承已经很满足了,因为他终于能让姜余住上冬天也亮堂的屋子了。
于是玻璃厂继续改良玻璃的秘方,而顾文承要改造州衙的屋子。
半个月后,姜余惊喜的看着面前的屋子,窗纱的窗框是大大的,玻璃映在上面十分漂亮。
“好漂亮。”姜余走进屋子里,深秋的天气已经转凉,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屋子里,让原本有些昏暗阴冷的屋子十分明亮暖和。
顾文承笑着看向姜余,见他很喜欢自己也就满足了。
“等工匠们能做出大玻璃以后,咱们就把窗户上换成大块玻璃,大块玻璃更亮堂。”
姜余笑着凑近看向玻璃,“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顾文承看着姜余的侧脸也笑了起来。
…
自从州衙后宅安上玻璃之后,有不少人开始打听这玻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在他们得知了这玻璃竟然是姜氏工坊自己造出来的之后,一个个的都惊呆了,然后开始问这玻璃能不能给他们家也按上。
开玩笑!这怎么可能,玻璃可是顾文承要往宫里献的,至于自家按的玻璃,完全是实验用的,若是这玻璃做窗效果不好,他顾文承怎么可能会往宫里进供呢?
于是今年快过年的时候,禹州的知州顾文承和户部行用库副使姜余,再次用实力惊掉了众人的眼球,他们把玻璃制作方法献给了宫里。
要知道如今的玻璃可都是海外进供的玩意,价格高昂,珍惜的狠,结果他们两个把玻璃造出来了,还献给了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