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灾情这么严重,她们怎么可能只眼睁睁的看着?
帮忙是肯定的,要不是李氏眼睛不太好,她其实也是想要帮忙的。
一个月后,不断的传来,挖出水井的好消息,包拯那黑脸都好看了不少。
只是难民还在不断的增加,赵小宝那基地来的流民,已经超过了八千。
那基地的外围,逐渐被建起了围楼,没有赵小宝住的高,但可以提供给百姓更多的住房。
建造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因为是给流民住的,他们建造的热情别提多高了。
哪怕没有粮食,他们也要想办法过冬的。
等到十月十一月,总不能害住在四处漏风的窝棚里吧?
除了围楼,基地也建造了一些两层的小院子,给与那些大的家庭居住。
每天晚上,流民还会自发的巡逻。
谁能相信这八千多流民的地方,连一起盗窃抢劫的案子都不曾发生过。
说出来简直惊人,但他们就是这么做到了。
房子建好了,人就住进去了,比起住在窝棚里,当然是这样的房屋更有安全感。
一层的房子里,都砌上了火炕,到了冬天的时候,烧上整个床都暖和。
楼上也是走的烟道,不像围楼,用的是锅炉。
当然了,新建的围楼,弄不了锅炉,屋内都有炉子,每个房间都不算大,炉子也足够暖和。
因为有充足的煤炭,也不必上山去砍柴。
否则八千多人烧火那得砍光山上所有的树木了吧?
更何况这基地又不止有难民,还有当初赵小宝带来和招揽的工匠们。
开荒的百姓也有不少,因为这边好,他们直接就留了下来不走了。
光是这些就少说有两千多人,加起来那都一万多人口了。
一个镇上都没他们人多,这吃喝拉撒的。
哪怕旱情严重,留下的百姓眼里有活,等下雨了,他们就能种地了。
早晨天气还算凉快的时候,就在地里忙活开。
只等有雨的日子,快点到来。
别说是他们了,就是赵小宝,也期望雨水快点来。
可惜系统检测,这水汽不够,想下雨?没门!
当初好似听故事的时候,说是陈州大旱三年,不会是真的吧?
真要是三年的时光,怕是陈州百姓损失惨重了要。
这都大半年过去了,去年也没怎么下雨。
真当是本就干旱的日子,越发的雪上加霜。
冬天还特别的冷,真是不给百姓活路啊……
好在赵小宝当年提出建造水库,全国上下,已经是建造了好些水库了。
所以轻微的旱情,还是很容易解决的,开闸放水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