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李韵在收到李昭的催促信息后,有些脑瓜子疼。
他现在逐步改变了自己的作息规律,腰疼的次数和时间都少了。
关键是,有了孩子后,他也就没那么拼了。
反正他的封地肯定发展不是在最后的,将各个领域内的人才都物尽其用,禹州就差不了。
自从封地这里也开办了交州学院附属学院后,禹州的老百姓都高兴的不得了。
因为一般的世家大族或者是贵族都有自己的族学,他们的族学别人一般是进不了的。
至于普通人,更是想都不要想。
所以,普通人也从未想过自己会有改变命运的一天。
直到交州学院附属学院的出现,让所有贫穷的老百姓们都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原来自己的孩子也有机会读书。
当去年招收了第一批本土的孩子进去读书后,五皇子李韵就明显的感觉到,整个属地老百姓的活力都不一样了。
那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甚至是对未来充满了渴望的情绪。
整个禹州境内的家庭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恨不得将自己的孩子送过来。
而且,这次交州学院附属学院是按照年纪来招生的。
学费也不是很贵,一年就几十文钱,需要缴纳一部分的粮食,孩子就可以待在学院里面学习了。
先是蒙学,然后就是各种技能的学习。
交州学院附属学院和交州学院不同,并非是五年制的。
因为进入交州学院的孩子基础好,能力十分扎实,可以简化。
但没有读过书的孩子们,起步是很慢的。
因此,进入交州学院附属学院读书的孩子,至少都得学习九年的时间。
基本上和十年寒窗苦读没区别,但唯一不同的是,即便是家里的孩子读书,负担也不是很大。
出来之后,就可以直接被各大需要人才的单位录取。
根本不愁未来找不到工作!
因此,哪怕是没有什么见识的很多老百姓,在听到可以读书后都纷纷选择报名。
当然,也有很多人担心,因此还在持续观望。
但当这一年结束后,第二年招生又开始时,整个报名场面就无比火爆。
虽然现在各地都对技工无比重视,但一个学院能招收的学生数量也是有极限的。
每年都只能招收两千五百人。
等到九年后,禹州的可用人才就非常多了。
或许那时,国战也正好刚结束,全国各地对人才的需求怕是会无限扩大。
而孩子们一直都是李昭所强调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好生对待,亏待谁都不能亏待孩子。
因此,在进入交州学院附属学院学习的孩子们都是吃的最好,喝的最好的。
“养猪啊?”李韵咂舌,他们禹州养的猪可不算少,基本上每一顿都给孩子肉吃,一个个的,身体长得极好:“那明年就只能争取多养一些,但是这个皇位嘛,我还是敬而远之!”
“咱们的腊肉有多少存货?”
“回王爷,一共一万三千五百七十四斤八两!”
“这么少?”李韵当时就惊了。
他们当初都响应了李昭的号召,当然,腊肉也的确是解锁了很多的新鲜吃法。
他们偶尔也会吃一些,但是,当李昭提醒他们,这些肉类可能不够时,他们才恍悟。
好像……王府的储备真的不太够?
李韵脸都有些黑了,有些不满道:“我们储藏了几年,就只有这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