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晏说:“李澄也没有那么不靠谱。虽然以学习成绩定义一个人的想法是错误的,但如果学习成绩作为标准之一,李澄其实挺厉害,他的成绩从来没有掉出过我们班前二十。”
苏晚感到很意外,主要是平时李澄看上去有些放纵不羁,不像是埋头好好学习的那种人。或许看人真的不能只浮于表面。
沈晏隐隐察觉到苏晚对李澄有一点偏见与敌意,虽然他并不觉得一定要让苏晚改观,但为了避免日后真有在好朋友和弟弟之间二选一的情况,沈晏还是决定讲一些有关李澄的事,企图扭转苏晚对李澄的看法。
讲到李澄,自然而然就会讲到他们的小时候。苏晚能够感受到沈晏和李澄之间坚固的友情,毕竟是从小就开始发展的交情。对没什么朋友的苏晚来讲,一段长久的友谊也是他缺失的东西,而人又通常会对自己没有拥有的事物产生向往,也难免会羡慕那些得到的人。
苏晚想起了一些很久远的事情。
他跟沈晏说:“我其实以前也有一个好朋友。”
沈晏从来没听他说过,更不知道这个以前是多久以前。
苏晚慢慢回忆着道:“他是我的同学,他胆子好小,在我们班上总是被欺负。有一天放学我看见他蹲在垃圾场,那里又脏又臭,除了每天放学去倒垃圾,平时没人愿意靠近那,那天我正好值日,走过去看见他用手在翻垃圾,我一时好奇问他在找什么,他也不说话,我就站在他旁边看,后来我看到他终于从垃圾场里找出一本被撕烂的作业本,作业本上写着他的名字,他找到那本作业本后就离开了。过了没两天,又是放学的时候,我又遇见了他,他被我们班几个同学围在墙边,那些人没有打他,但嘴里都骂他“小矮子”“贫困户”,他也不吭声,垂着头任他们骂。那天我妈刚好还在来接我的路上,我等她的时候贪嘴跑到学校外面的小卖部买零食才看到这一幕。我重新跑回学校,叫上了保安叔叔过去把欺负他的那几个人赶跑了,第二天我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从那之后,我们就成为了好朋友,课间活动我都会叫上他和我一起。他确实家庭条件不太好,那时候我每周都会有五十块钱零花钱,他可能只有五块,但五块钱里他都会抽出三块钱给我买爱喝的饮料。”
“可惜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我们没有机会好好道别就分开了,又没有手机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沈晏很惊讶地听苏晚讲完这个故事,故事里的苏晚仿佛是另一个人,站出来为同学打抱不平,不担心被报复针对、因为贪嘴在等妈妈来接的时候跑去小卖部买零食,勇敢、鲜活、可爱。不怪沈晏难以将现在的苏晚和那时候的苏晚对应上,就连苏晚自己都感到陌生,好像他讲述的是别人的事情。
沈晏和苏晚都知道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气氛一时变得沉重——这不是苏晚讲述这段过去时的本意,他故作轻松地开口:“沈晏哥哥,你和李澄小时候就在一起玩,是多小的时候?”
沈晏看出苏晚有心转移话题,他也不想让苏晚沉浸在悲伤里,回答他:“我们啊,幼儿园的时候。”
沈晏拣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讲,想逗苏晚开心。
“我和李澄上幼儿园时就一见如故,因为刚上学其他小朋友都在哇哇大哭,只有我们两个不同。我是不爱哭,李澄则顾不上哭——幼儿园的滑梯玩具都玩不过来。老师哄其他小朋友哄得焦头烂额,我们两个省心的自觉凑到了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