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吧,祝贤弟,请随我来。”梁山伯也没多说什么,转身朝外走去。
“陶兄,那我们就先告辞了……”南音拱手行礼,觉得陶渊明的态度似乎十分奇怪,好像很不喜欢梁山伯,甚至不加掩饰。
出了讲堂,走出去一段路,南音心有所感,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陶渊明站在讲堂门口,正盯着她们,神色凝重,看到南音回头,他便转身回了讲堂中。
梁山伯,马文才,陶渊明,被杀害的祝英台,隐藏的宝剑……这丰西书院中的秘密可当真不简单。南音深吸一口气,平复着心情,碰到的事情越复杂,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祝贤弟,这里就是膳堂,每日定时午膳与晚膳,这都是不要钱的,”梁山伯介绍道,“若是其他时间需要膳食,则需要支付三枚小钱。”
这书院的饭堂,简直像是吃自助餐,中间摆着数张小桌,两旁则是食物菜肴,种类不算很多,不过看着也算是色香俱全。
“师父,这的东西咱们能吃吗?”雨林低声问道。
“应该可以,目前看来这里的学生都是活人。”南音打量着膳堂里的学生们,没有看到马文才。
跟着梁山伯去取了碗盘餐具,盛了喜欢的食物,三人挑了一张小桌坐下,吃了起来。这食物吧,果然只有色香,味道实在不怎么样,可能也是因为古时缺乏调味品的关系。
南音胡乱吃了两口,注意力都放在膳堂门口,盯着进来的人,却一直到吃完了饭,也没看到马文才,这家伙是被吓坏了吗……饭也不吃了。
下午梁山伯给二人介绍了书院的情况与设施,包括每座书楼的藏书,名士讲学的时间,澡堂,浆洗衣服的地方等等。
待天色渐黑,南音不想再去吃那难吃的晚膳,带着雨林回斋舍去了。刚回到屋中,发现有人从门缝中塞进了一个木片,上面写着“今夜子时,文博斋见。”
第162章 卷三·第26章 印记十一:梁祝06
文博斋,是丰西书院的藏书楼之一,专藏史册典籍,下午时梁山伯介绍过,南音也已将大概位置记下了。去是要去的,只是这留言的人身份未知,更摸不清目的何在,还需谨慎为好。
因为没有在书院食堂吃晚饭,雨林去后厨要了一壶水,冲了两个自热锅,还拿出了一个午餐肉罐头,南音忍不住翻了翻她的背包,发现有一半是食物,足够吃上三四天的。
吃饱喝足之后,看看时间离子时还早,雨林眼巴巴的想去找陶渊明要签名,南音拗不过她,而且自己也对这位田园派创始人颇为仰慕,也就答应了。
陶渊明既是书院学生,想必也是住在斋舍之中,两人一间间看名牌找过去,正撞上了一个人从前面走来。
那人虽然低着头,南音却一眼就认出来了,是马文才,雨林即使脸盲,也认得他头发上挽着的那支鎏金簪子,两个人直接拦在了他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