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是本地最好的大学,在全国也是排名前五的名校。三十年前我刚到a城,街坊邻居家如果有小孩能考上a大,社区是会在公告栏里张贴大红榜的。
老杨谦虚地嘿嘿笑,说:“小孩自己争气。说起来,这次的兼职机会,就是我用我家小孩账号登陆内网找到的,外边的人想来干还找不到门路呢。”
他充满了一种作为a大学生家长的自豪感。
然而仔细一想就会觉这里面另有隐情, 30年前能培养出名牌大学生的家长,晚年为什么还要来辛苦打工?算起来他口中的“小孩”现在也要年近半百了,为什么会忍心让老父亲高温天出来赚钱?
老杨带着我们找到了管理学院的某个办公室,会议主办方的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忙忙碌碌地分发物料、核对清单。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老师模样的年轻男人,利落地给我们发了文化衫、接站牌和到站人员的清单,发到老杨的时候,他顿了一下,眼镜片后面的眼睛慢慢睁圆了:“您就是……杨建华?”
老杨有点底气不足地说:“是啊,我就是。”
工作人员发东西的手缩了回去,顿时很为难的样子:“我不知道您年纪这么大……我要是知道,不会把你的名字放进来的。”
老杨急了,说:“你可要讲道理,你们招人的时候也没限定年龄啊!”
“但是我们发在学校内网论坛的招募贴,默认来应聘的大部分是学生,顶多再有几个青年讲师,所以没有提年龄方面的要求。”工作人员好声好气地解释说,“老人家,不是我要故意为难您,您这么大年纪,外面天又这么热,万一出点什么问题,我们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老杨很看重这次兼职工作的机会,努力争取说:“我身体硬朗着呢,还带足了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再说,我也可以写保证书,出了什么问题都跟你们无关。”
男人还是摇头,不想担这个风险:“我们发的帖子不严谨,我们有错。这样吧,补贴您五十块钱,算您来回的交通费,您受累白跑了这一趟,很抱歉。 ”
老杨固执地说:“我不要交通费,虽然我今天6点钟就出了门,来这里转了2趟公交,3条地铁,但是我有老年卡,公交地铁都免费。”他眼睛红了,“我不要五十块,我就想要一个工作机会。”
工作人员就劝:“老人家,您这个年纪就想开点,回家吹吹空调,吃吃西瓜,不要什么钱都想赚。万一病了,去医院不还得全部往外掏吗。”
他见老杨不为所动,就问我们:“你们是他的家里人?”
我们三个都摇头。
工作人员又问:“那知道他家里人电话吗?打电话接回去呀。”
我们又摇头。
老杨老泪纵横的,说:“能享福谁不会享福哟。干活干活,要干才能活下去,但是年纪越大,招我做工的就越少,我已经半个月没有开工了,下个月的生活费还不知道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