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行人并不多,粮铺前,两个伙计,正在往里头扛米,冻的不时搓手取暖,呼出的热气,在空气中迅速凝结成一片片朦胧的白雾。
“这天也太冷了!”
“老天爷的事,咱也管不了啊,就盼着粮食别涨价就成。”
“要我说啊,趁着现在赶紧买些粮食存着,到了年根儿底下肯定会涨价!”
两个买米的妇人,瞧着木牌上的价钱,见没有涨价松了口气,赶紧招呼伙计给她们称。早上客人不多,店里就三个伙计,李大成等了会儿,等着伙计忙完,才上前。伙计见他买的多,还帮着搬到了板车上。
原本他就想着年前多囤些粮食,如今家里又多了一口人,更该多囤些。
今年天气不正常,等到明年开春,说不准粮价真会有浮动,左右是吃的东西,天冷又不易生虫,多备些也没事儿。
途经码头之际,李大成瞥见台子已经搭的差不多了,彩色的飘带在风中摇曳摆动,年味渐浓。
今年过年家里多了禾哥儿,孙母也是一个人,干脆倒时候接到一起过年,人多热闹不说,也好让禾哥儿和孙母多接触接触。
若是路上顺利的话,过完年孙大壮也就回来了。虽然不知两人有什么渊源,但李大成看得出来。孙大壮对禾哥儿是动了心的,只是还不知禾哥儿的意思。他们两要是能成的话,也算是一件喜事,孙大壮老实厚道,性子也好,比起王贵不知道强出多少。
只是禾哥儿毕竟是二嫁,孙母要是不点头的话,恐怕这事也成不了,眼下多多接触,说不准能少些波折。若是能水到渠成,是最好不过了。
“柿饼,卖柿饼喽,三文钱两个,又香又甜的柿饼……”巷子里传来小贩拉长尾调的吆喝声,有个妇人摆了摆手,小贩立时殷勤的跑了过去。
一掀开盖子,一股香甜味直冲鼻子。柿饼个个挂着白霜,黄澄澄的,看着着实不错。那妇人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花九文钱买了七个。
李大成从钱袋里数出十八枚铜钱,递给小贩,那小贩也是个心思活络的,见他买的多,灵机一动道:“您看这样行吗,您若是能再添上两文,凑足二十文,我这便给您按二十一文来算,您不仅能省下一文钱。我额外再赠您一个,您得着了实惠,我也早点卖完回家。”
李大成又补了两枚铜板,小贩笑眯眯的给拿了十五个柿饼,用油纸细细的包了两层,才递过来。
巳时二刻,雾气散了些,该置办的东西都买的差不多了,估摸着吕掌柜这会儿应该在铺子里,李大成才往青竹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