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3章(1 / 2)

('“计长史没答上来,看着我愣了一会,才与韩刺史说‘她年纪还小,姜兄办事最有章法,从不让家人过问,既然找不到,想来只有这些’,于是两人重又回到厅堂,着人帮着办了丧事。

“计长史的话说得不错,但不算全对,阿爷一贯公私分明,衙门里的公文鲜少会带回家来,有时遇上十分紧要的,带回家中处置妥当,第二日去衙门也一定不会忘了带走,但阿爷公案上的那叠公文却是从阿爷离家前摆在那儿,直到他‘回来’,都没能送还到衙门去。

“因此,我想到另一种可能,这堆公文只是做掩饰之用。寻常时候,阿爷收到重要的书信物件,总会藏在书房博古架后的暗格里。我等着夜深人静悄悄去了一趟书房,循着旧时的记忆发现了暗格里果然藏有东西。”

“是什么?”姜赟找到的线索,恐怕正是关键的证据。

“只是五封书信,其中三封是韦刺史给阿爷的回信,另外两封,一封是蔡节使让阿爷便宜行事的回信,一封是要交与虞相公,称‘汜州将生遽变,信中不能道尽,若能返京当见面细说,若遭不幸,亦当时刻留意汜州,另烦请照拂妻女一二’,但这封信没能寄出去。而阿爷与虞相公所说的汜州遽变,只能从韦刺史的回信中窥得一二分内情。”

按照信上内容的顺序排列,姜赟给蔡节使写信应是在与韦刺史最后一次通信后,而所有信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在韦刺史的三封信里。

最早的书信是永成十一年年初,韦刺史发觉陈家虽然解决了南漳县的赋税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百姓仍旧交不上赋税,只能将田产卖给富商,尤以陈家为首,收拢田产最多,除此之外,陈家还在南漳县开了救济堂,使得难民涌入大批涌入南漳县,有大半投入陈家做了田庄佃客,又有其如今在南漳县乃至汜州如日中天,不止与南漳县和崇川县县令打得火热,似乎还与袁志用有来往,恐其有不轨之心,是为袁志用所派来的,不能不防备。

许是阿爷的回信与韦刺史的信隔了许久,她也没能找到阿爷的回信,但从韦刺史的回信中可以想见,阿爷是打听到了重要的线索。

韦刺史信上说:即便陈家由李开济实际操控,但也不可对陈兴文和曹荣掉以轻心。又叮嘱阿爷调查贾洪的时候需千万小心,慢慢来不急于一时,能证明李开济与贾洪有来往的证人也需保护妥当。

那时韦刺史已经病重,自己也有预料到可能命不久矣,但对案情十分重视,放心不下,打算请奏朝廷,让阿爷接任汜州刺史一职,也好尽己所能将此案查清。

但还没等到韦刺史的奏折送到京中,他已病故,而不久后她阿爷也意外身亡。

“这前两封信里都是关于我阿爷调查陈家,与韦刺史商议案情的内容,但第三封信……我觉得那封信并未来得及给阿爷,而是阿爷回了汜州后偶然所得。”

依她想,若是阿爷收到韦刺史的信,也当与此前的两封信一样妥善保管,但那封信……不能称之为一封完整的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