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女生频道>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 第26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神探志 第260节(2 / 2)

拿两位宰相用不用蜡烛对比,可见这玩意确实能拿来炫富,狄进更是直接道:“而今京师里面,除了贵人之家能燃烛达旦外,还有一处对于蜡烛的需求量巨大,正是无忧洞!”

刘知谦也反应过来:“是的!他们需要光亮,尤其是那鬼市,交易往来,哪里能缺得了烛火?

“那么一大片区域,用的还不是一般的蜡烛,得是烟气小的白蜡……”

大荣复结合弥勒教祭坛的经验,笃定地道:“在普通人家中,烟气重,大不了开着门窗换气,但无忧洞虽有出气孔,却空气污浊,再加上蜡烛的烟气,就无法待人了,所以要买白蜡,且数目巨大!”

雷濬道:“京师可提供大量白蜡的铺子并不多,我们守住铺子,将贼子引诱出来?”

狄进总结:“控制京中的白蜡铺子,放出消息,贼人轻视官兵,已生骄狂之心,更不希望无忧洞内从此暗无天日,必然会出面来夺,无论到时候他们来多少人,都要打一场漂亮的反击,以振京师上下的士气!”

三人精神大振,齐声道:“是!”

狄进补充道:“此事机宜司最好与开封府衙联手!”

三人目光微怔:“开封府衙?”

倒不是害怕分功劳,主要是害怕被拖后腿,毕竟相比起新兴的机宜司雷厉风行,办事干练,其他部门难免拖拖拉拉,有时候双方联合不仅无法减少己方的工作量,反倒凭白多出了事情,当然不愿意。

“放心!”

狄进微笑:“如今已是陈公权知开封府,更会多一位办事干练,遇事绝不退缩的推官,有了他在,也能免除后患!”

禁军无能,机宜司露脸,看似更增这个新兴部门的权威,但日后难免遭到各方敌视排挤,寸步难行,而有了开封府衙出面顶在前面,各方就都能接受了,功劳分出一些是完全值得的。

关键在于,钟离瑾于任上病逝后,权知开封府由原并州知州陈尧佐接任,如今这位陈公已经赴任了,但判官推官皆受牵连,空出了一个位置。

而在朝堂高层都把目光放在太后新立的四个御史言官,狄进拜访了陈尧咨,请他安排了一个并不起眼的职位。

正平主簿公孙策,调任开封府衙推官!

对于资历浅薄的年轻官员公孙策来说,进步之路要一步一步来!

同样对于尚且没有遭受三冗困扰的年轻宋朝来说,富国强兵之路也要一步一步来!

徐徐图之,急切不得!

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为刑房主官,叫我公孙推官!

公孙策轻摇折扇,高峻挺拔的身子在前面走着,书童大壮牵着马绳,在后面跟着,一同汇入京师城外拥堵的人流中。

相比起天圣五年进士科离京时惜别的模样,这位的相貌丝毫未变,眉宇间更增几分锋芒,从地方受招回京,一路车马劳顿,也没有露出风尘仆仆之态,依旧是干劲十足。

正平当地的凶案冤情,背后揭露出来的衙门污秽,已经被他肃清,过程曲折凶险,惊心动魄,但真正结束后,公孙策又觉得无聊起来,如今的调任,正合心意。

不仅是因为京师任职,确实是平步青云的阶梯,哪怕开封府衙推官只是一介小官,更在于京师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想要破案缉凶,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公孙策喜欢挑战。

只是这一回,挑战似乎都不需要等到案件发生。

还未入城,他就敏锐地发现,从城中出来的不少百姓,眉宇间都带着惶恐不安之色,交头接耳之间,隐约听到几个熟悉的字眼。

“官军剿灭无忧洞,却在其中遭遇了惨败?”

公孙策竖起耳朵,听了片刻后,立刻道:“大壮,马给我来牵,你去打听一下,官军围剿无忧洞,到底进去了多少人,出来了多少人,给牙人赏钱,问确切些!”

书童闻言去了。

民间三人成虎,人云亦云,只能当线索,不能轻信,但官兵去围剿无忧洞,这点应该是没错了,至于惨败于洞中,莫非是事先没有准备好进出路线,以致于在那错综复杂的地下水道中迷了路?

平心而论,公孙策也是不太愿意相信,官兵真会败于一群贼子手中的,那得多废物?

听着周遭人的议论纷纷,跟着长长的队伍正式进了城,迎面大壮再度折返回来,把从牙人那边听到的消息仔细讲述了一遍,公孙策听着听着,眉目生寒,最后脸色更是彻底沉下:“走!去宫城!”

他原本的计划,进京后先租房,再去狄进家拜访,最后去吏部报道,现在改变主意,直入吏部交接。

吏部之行很是顺利,以他这般年纪,又是天圣五年的进士,就能调任开封府推官了,毫无疑问是有重臣举荐,吏部的官员当然不会刁难,麻利地办好了任职文书。

于是乎,公孙策出了宫城,顺着御道,直往开封府衙而去。

“公孙郎君?”

等到了府衙门前,一名书吏正好路过,瞪大眼睛看着这位熟悉的俊朗公子,昂首阔步地走了过来:“称呼错了,我接下来为刑房主官,叫我公孙推官!”

“啊?是!是!”

还不待书吏反应,公孙策已经如一阵风般擦身而过,所过之处,来往的吏员纷纷驻足行礼。

最近几年不知怎的,京师里的案子突然多了起来,官员来来去去,换了几任,有高升有贬职的,胥吏却不变,依旧是那么一批,所以这位虽然一身便服,未穿官袍,但大伙儿都认得啊!

当年外戚刘氏之死、京师灭门案、乞儿帮丐首的抓捕,都有三位应举士子的身影,而这三人在科举期间做了这么多事,最后居然齐齐考中进士,一时间传为美谈,府衙吏员都不知对身边人说过多少遍了,当年我们和狄三元、包官人、公孙官人合力破了奇案!

不过三人组中,府衙上下最尊敬的是狄进,最容易忽视的是包拯,最不愿面对的就是公孙策了,因为这位来去如风,经常给众人施压,嘴上还特别不饶人。

此时公孙策再度归来,居然成了府衙官员,大伙儿倒也不算多么意外,毕竟进士在地方州县立下功绩,确实可以调任开封府任推官,只是眼神交流间,都隐隐露出苦笑之色。

接下来一两年的日子,恐怕不好过喽!

公孙策再往里面走,判官刘景融也经过,见状迎了过来:“阁下是?”

作为险些卷入曹家之案的官员,刘景融不惜与钟离瑾翻脸,及时抽身,又有后台,在另外一位判官被拖累,黯然调任外州的情况下,依旧留了过来,继续任职开封府衙。

此时双方见礼,自我介绍后,刘景融顿时热情起来:“原来是公孙推官,久闻阁下才干,今日方得一见,未想到已是同府为官,你我刑房正在一处,可要多多往来啊!”',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