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狄湘灵凭借着自己的武力,在并州闯下十一娘子的江湖名号,在英夫人举族离去后,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地的江湖名宿。
再之后,就是狄进科举入仕,高中三元,青云直上,年纪轻轻成为朝堂重臣,重新吸引了“组织”的视线。
这个时候,“组织”内部知道前朝秘典存在的核心成员,势必将两者联系到一起,但狄进羽翼已丰,无论是庙堂还是江湖都有势力。
恰好“司命”那边的易容又接近尾声,就准备等待有着狄元靖面容的“司命”回归,结果狄进反倒是先一步发现这个神秘的势力,抓捕策反了不少关键成员。
“恐怕我越是针对‘组织’,他们越是相信,我是靠了《司命》才有今日的成就?”
狄进难得地苦笑了一下。
天可怜见,他连个金手指都没有……
完全是靠着后世的见识,高屋建瓴的眼光,对待历史的了解,结合自身的能力,才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步。
当然,在旁人眼中,他无疑是天纵奇才,别说百年难得一见,即便与那些名流千古的人物相较也毫不逊色,甚至由于他还年轻,未来大有可为,恐怕能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传奇。
而知道《司命》存在的人,自然将这些不可思议的成就,归结于长生法身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狄进不是有着独一无二的经历,如今的并州狄氏确实出不了他这样的人才,所以也算是……
歪打正着?
且不说那些,书信确实解释了不少之前的疑惑,但依旧有几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
“都君”是谁?
死而复生的人是谁?
狄元靖带着九岁时的自己参加完神童试后,回到并州就带着大哥狄英失踪了,到底是巧合,还是确有关联?
狄元靖、狄英和可能存在的《司命》残卷,如今又在何处?
除了上述四个问题外,还有一些旁支线索。
比如英夫人后来举族避难,至今下落不明;比如“组织”的核心成员与罪臣子弟的关系;比如宝神奴为何被灭口,此人所记录的《南朝杂记》是否有价值,僧人悟净至今下落不明等等。
“将这些弄清楚,一切都将真相大白!”
狄进脑海中浮现出这个念头,并不激动,保持冷静。
现在的优势在于。
“司命”此番进一步摊牌,是以为他早就知道《司命》的所在,也有获取完整秘典的需求。
可实际上,他仅仅是预判了对方的预判,对于什么秘典根本没兴趣。
无欲则刚,在接下来的交锋中,自然占据了主动。
现在的劣势是。
狄元靖当年并没有告诉他任何秘密,姐姐应该也是不知道的,不然当年早就被英夫人套了出来。
显然,这才是正确的保护,当年姐弟俩人还小,一起上路目标太大,很可能被一网打尽,而留下他们,“组织”为了得到残卷,反倒不会贸然动手。
可如此一来,下面的接触,就要在自己并不了解当年秘闻下,装作有所了解,才能将“组织”钓住。
一旦露了馅,“司命”意识到从他们身上再也找不到突破口,真要是急流勇退,带领手下统统撤离出京师,按照“锦夜”的想法,往那些地方州县里面一缩,天下之大,实在难以寻找……
想到这里,狄进将信件仔细收好,朝集贤院外走去。
在禁卫敬仰的注目下,他出了宫门,翻身上马,一路来到开封府衙前,特意停留了片刻。
果不其然,一道仆从打扮的身影从对面的巷口闪出,快步来到面前,抱了抱拳:“在下‘诺皋’,见过狄大府,大府可曾收到我家主人的信件?”
狄进面无表情,点了点头。
那人精神一振:“我家主人想约狄大府相见,地点你定,时间他定,如何?”
狄进端坐马上,居高临下地吐出两个字:“不够。”
那人一愣:“何意?”
“诚意不够!”
狄进淡淡地道:“单凭一封不清不楚的信件,他还没资格跟我谈,回去告诉‘司命’,认清自己的地位和筹码,我不会再给他第三次机会了!”
第五百六十九章 有理有据的推理
“他真的这么说?”
京师的一处院落内,中年大汉立于后院的池塘边,眼神凝视着池中的游鱼,手里抛洒着鱼饵,头也不回地道。
“是的!”
去往开封府衙门前传递消息的“诺皋”,立于他的身后,神色激愤。
这个代号是道教语,出自葛洪的《抱朴子》,为太阴神名,而在“组织”里面,他也是“司命”的坚定追随者,远去西域之时,就由其守在身边,避免有人趁着“司命”虚弱之际,痛下杀手。
因此他对于那位居高临下的语气,感到极为不满:“大兄,此人毫无诚意,我们还是按照原定的法子做吧!”
“不!‘锦夜’提醒了我一件事,在京师我们虽处于暗处,但想要与此人斗法,确实赢不了!”
中年大汉摇了摇头道:“那个契丹人宝神奴,藏身何其隐蔽,最终都败于其手,我们并非谍细,以此相争,是自曝其短,故而损失才这般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