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女生频道>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 第52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神探志 第528节(1 / 2)

('虽说使功不如使过,但更重要的还是相公愿意继续委以重托,他如释重负的同时,第一时间带着护卫随从,出了大名府,南下汴京。

日夜兼程,三天不到,京师厚重的城墙就遥遥在望,杨文才于驿馆洗去风尘,选了合适的时辰,抵达太平坊,入吕府门前报备。

“杨文才?狄仕林的同乡幕僚,杨家的嗣子么?”

书房之中,吕夷简刚刚放衙回归,这几日大多时间都在垂拱殿议事,与王曾的交锋令他都有些疲惫,刚刚吩咐下不见外客,就听到这起拜访,没有迟疑,直接道:“让他进来。”

“学生拜见吕相公!”

杨文才入内作揖行礼,奉上书信:“请吕相公过目!”

“与燕结盟,我以为不可!”

吕夷简打开信件,只看到正文的第一句话,面容就严肃起来,接下来再往后看。

看着看着,眉头缓缓皱起。

吕夷简对外向来不发表意见,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擅长内政,并不精于战事与外交,贸然干涉就有风险。

但此次与燕结盟,坐山观虎斗,怎么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再加上王曾蛰伏许久,要借辽之势重新奠定首相权威,吕夷简深感威胁,才力推与燕结盟。

结果没想到,那位大名府镇守居然不同意。

并且态度坚定至极。

吕夷简和狄进之间交流,从来不需要说透。

送信需要派出手下的心腹幕僚么?

当然不用。

但如果吕氏拒绝,杨文才就可以用狄进的名义,在京师活动。

御史台、审刑院、开封府衙、机宜司……

不知不觉中,那位的门生故吏,已然不容小觑了。

就不提狄进本人对于官家和太后的影响,这群人要是统统倒向王曾……

吕氏也不好过。

更令吕夷简忌惮的是,以狄进的外交和军事经验,一旦所虑成真,燕成了另一个心腹大患,于国于己,都是祸事。

因此片刻的沉吟后,吕夷简抚了抚须:“狄直阁所虑不无道理,程学士还在上京,我朝与辽东叛军结盟,置这位于何地?当三思而后行啊!”

“吕相公仁德!”

杨文才作揖,满是钦佩。

钦佩的是,这位宰相之尊当断则断,如此快的改变决策,完全不顾惜颜面。

更钦佩的是,那位在大名府坐镇的相公,一语可定国朝决策。

与燕结盟!

我不同意!

便不可为!

第六百二十一章 我不认可!

原东京辽阳府。

现燕都辽阳。

欧阳春一身便服,位于宫城上,负手朝着远处眺望。

沉稳的脚步声传来,一位文质彬彬的老者来到身后,躬身行礼:“大王!”

“切莫多礼!”

欧阳春转过身来,搀扶住老者,语气温和:“此处风寒,高公怎么上来了?”

老者温和地笑了笑,慢吞吞地道:“大王走到今日这一步,当体会到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处境了吧!”

欧阳春苦笑:“若不是肩上担着这么多兄弟的身家性命,又有各族各部的推举,我还真的不想体会这种感受……唉!这话不该对高公说,但本王也只会对高公说!”

老者听到前半句,眼神深处隐隐闪过一丝失望,可后半句一入耳,那就是收买人心的亲近之意,反倒安下心来:“历来成事者,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民心,大王便是有这众望所归,才值得上下效忠,成就大业啊!”

这位名叫高从让,出身渤海高氏,先祖高模翰凭借军功,跻身辽代世家大族,不过近几代家族子弟入仕为官的人数日渐稀少,已有了衰败之相。

即便如此,前几年大延琳造反,辽东的高氏一族认为这个渤海人不能成事,宁死不降,被欧阳春暗暗保下。

等到马帮起事造反,席卷辽东,高氏一族以高从让为首,带着族中子弟,投入麾下,立刻受到重用。

欧阳春吸取大延琳的教训,大延琳只看重渤海遗民,对待其他各族明显有区别对待,越到后面越是离心离德,而他的班底里,武不必说,自是马帮的兄弟们,文则是大力招募,在辽庭受到排挤,得不到重用的汉人士族。

这样的文武泾渭分明,也会酝酿矛盾与祸端,但起事之初,却能最大程度的规避内耗,让各方如臂指使,抵抗官府。

事实上,他们此番与萧匹敌所率的官兵,也确实厮杀得有来有回,丝毫不落下风。

可欧阳春却高兴不起来,反倒深深忧虑。

此时高从让来到城头,也显然是为了这件事:“大王,宋廷那边至今没有派回使臣,是否会被辽人中途截住?”

“本王已经加派人手,于各地巡视,无论宋使是走海道,还是走陆路,都能接应他们,至不济……也该有消息传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