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子,您可算醒啦!”丫鬟端着铜盆,风风火火地冲进来,鬓边银饰叮当作响,“宁王殿下在书房都等了半个时辰啦,”林宇脑袋“嗡”地一下,只觉五雷轰顶,扶着雕花床柱,缓缓坐下。作为研究明史多年的考古学者,他瞬间反应过来,自己这是穿越了,还魂穿成了宁王次子,时间点更是要命——崇祯三年!“我去……崇祯三年……”他低声嘟囔着,额头瞬间布满冷汗,“这时候明朝内忧外患,都快病入膏肓了,我咋就这么倒霉,穿越到这乱世,成了其中一员啊!”
林宇坐在床边,眉头拧成了麻花,满脑子的明末历史知识疯狂刷屏。陕北那边,早在天启末年就已民不聊生,旱灾、蝗灾接踵而至,百姓食不果腹。王嘉胤本是一介草民,在这绝境之下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聚众起义。其麾下队伍迅速壮大,四处攻城略地,所到之处,明朝官军疲于应对,那势头恰似燎原大火,从陕北一路蔓延,根本压不住。李自成彼时虽只是个小卒,但凭借着自身的果敢与谋略,过不了多久也将投身这反明的汹涌浪潮,成为其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关外,皇太极一接手后金,就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模式。整顿吏治、搞科举招人才,朝堂瞬间焕然一新。经济上,鼓励农耕、修水利,后金的粮仓很快就鼓起来了。与此同时,皇太极还狠抓军备。后金的八旗铁骑那可都是在白山黑水间玩着骑射长大的,身体素质杠杠的,骑术箭术更是一流,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精英,战斗力爆表。再加上皇太极精心打造的军事训练体系,八旗铁骑简直如虎添翼。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后金军队就像一头疯狂发育的猛兽,不断扩张势力范围,有事没事就去明朝边境搞点事情。每次出征,八旗军旗上绣的金龙就像要活过来似的,在北风中呼呼作响。后金的将士们一个个眼睛冒光,死死盯着大明江山,活脱脱一群饿狼盯着猎物,就等着找个机会挥师南下,给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明朝来个致命一击。
再瞅瞅明朝朝堂,那局势,简直乱成一锅粥。东林党自封清流,开口闭口改革弊政,喊着救国救民的口号,乍一听,好家伙,还挺像那么回事儿。但跟阉党这一掐起来,直接就上头了,彻底陷进党争的大泥坑,拔都拔不出来。为了揽权,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之前吹的理想、喊的抱负,全抛到九霄云外。阉党呢,魏忠贤倒台后,虽说被揍得够呛,可残兵败将还在呢,对东林党那叫一个恨得牙痒痒,两边你死我活地斗,朝堂被搅得乌烟瘴气,正常工作根本没法开展,国家机器都快停摆了。还有温体仁那货,心胸窄得跟针鼻儿似的,满肚子坏水儿,天天琢磨崇祯帝心思,就盼着靠这往上爬。这会儿,正躲在朝堂旮旯里,眼睛滴溜乱转,心里盘算着怎么把别人挤下去,好进内阁大权独揽。要是让他得逞,以他那尿性,指定任人唯亲,把官场变成自家后花园,到时候官场还不得黑透了,底层老百姓可就真没活路了,本就艰难的日子,得雪上加霜。“我去,历史课本上那些干巴巴的字,居然成了我现在要面对的现实,太刺激了!”林宇忍不住小声嘀咕,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无奈。紧接着,他握紧拳头,手背上青筋都爆出来了,心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直往上蹿,“我可不能眼睁睁看着大明就这么凉了。当务之急,得先在这儿站稳脚跟,再慢慢想办法,找条救国的路子。”林宇心里门儿清,自己最大的依仗就是这一脑袋现代知识。可一想到马上要面对朝堂那乱麻似的局势,心跳瞬间狂飙,紧张感“唰”地就把他给淹没了。要扭转这危险局面,第一步就得在朝堂站稳脚跟,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大展身手,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入宫见皇帝哪有那么容易,方案要是被否,别说改变现状了,小命都可能搭进去。可都走到这一步了,退路早就没了。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入宫面圣的时候,给皇帝整出一套靠谱的改革方案。林宇一番深思熟虑,觉得必须从教育和经济这两大关键领域“开刀”,才能慢慢扭转当下这糟糕的局面。教育这块,传统科举就盯着四书五经,培养出来的文人都被困在八股文里,肚子里墨水不少,可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抓瞎”,完全不懂经世致用。林宇心里门儿清,现在国家最缺的就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大神”。所以,得把重点放在培养实用型人才上,赶紧开设算学、格物、水利这些实用学科,让学子们都去学真正有用的学问,给国家储备一批能办实事的人才。经济方面,明朝的税制简直乱成一锅粥,土地兼并严重得不像话,大量田产都被豪门收入囊中,普通老百姓被赋税压得快要窒息,可国库却穷得叮当响。林宇决定搞一场税制改革,推行类似“摊丁入亩”的政策,按田亩征税,给老百姓减负。同时,大力扶持商业发展,开放海禁,和海外贸易,让国库收入蹭蹭上涨,国家财政直接“盆满钵满”,国力自然就起来了。只有这么干,才能在这乱糟糟的乱世里,给大明找到一条活路。他先是仔仔细细梳理了一遍教育改革的细节,从课程设置到师资选拔,每个环节都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确保没有漏洞。又在心里反复琢磨经济改革的步骤,想着怎么巧妙平衡各方利益,让新政策顺利推行,不至于一开始就因为阻力太大而夭折。毕竟,这两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差池,就可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更别说拯救大明于水火之中了。林宇心里门儿清,自己即将踏入的,是一个波谲云诡的政治棋局,每一步都关乎生死存亡。他必须小心谋划,从教育和经济这两个关键领域入手,慢慢推进。教育改革,是为了给大明培养未来的顶梁柱,打破传统科举的束缚,让学子们掌握实用的学问。经济改革,则是要让国库充实起来,减轻百姓的赋税压力,稳固大明的根基。只有双管齐下,才有可能在这乱世之中,为大明寻得一线生机。林宇知道,这两项改革一旦推行,肯定会动了众多既得利益者的“蛋糕”,遇到的阻力肯定大得像山一样。可他也清楚,不冒险一试,大明就只能在这风雨飘摇中一步步走向覆灭。他必须想尽办法,把改革方案打磨得更完善,每一处细节都要反复斟酌,既要达成改革目的,又得巧妙地平衡各方利益,尽可能减少推行过程中的阻碍。在教育改革方面,林宇打算编写全新的教材,摒弃八股文的陈腐内容,融入物理、化学等现代学科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到真正实用的学问。对于经济改革,他计划深入蜀地基层,实地考察土地分配和商业运营情况,根据实际制定最贴合民众需求的新税制,让改革方案落地有声。可这改革之路,那真叫一个荆棘密布,每个环节都像在悬崖边玩极限挑战,步步惊心。教育改革想打破传统科举的紧箍咒,谈何容易?那些靠四书五经、八股文走上人生巅峰的文人,怎么可能轻易让出既得利益这块肥肉?经济改革更是动了豪门大户的“奶酪”,他们肯定会想尽办法来搅局。但林宇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在心里疯狂给自己打气: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为了深陷泥沼的大明,为了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也要咬着牙冲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