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忠,从一个懂点“旁门左道”的技术专家,逐渐地,变成了一个能掐会算,撒豆成兵,能跟阎王爷掰手腕的“活神仙”、“军师”。
战士们,这些在战场上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现在一提到“耿先生”三个字,眼神里,就充满了最淳朴,也最狂热的崇拜和敬畏。
……
如果说,普通士兵看到的是“神话”。
那么,在基层的指挥官眼中,他们看到的,则是更深层次的,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价值。
一营的临时指挥部里。
张大彪正拿着一块缴获来的牛肉罐头,召集手下的连排长们,进行战后复盘。
“都他娘的别光顾着乐!”
张大彪把罐头往桌上一墩,虎着脸,训斥道。
“都给老子好好想想,这场仗,咱们为什么能赢?”
“是因为咱们比鬼子能打?还是因为咱们的枪比鬼子好?”
“都不是!”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是因为咱们这回,有人给咱们用了脑子!”
他环视了一圈,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语气说道。
“都给老子听好了!以后,见到耿先生,要比见到我,比见到团长还客气!都给我放尊重了!”
“咱们在前面冲锋陷阵,靠的是一股子不怕死的勇猛劲儿。可人家耿先生,坐在后面动动嘴皮子,动动脑子,就能让咱们少死多少兄弟?!”
“这个账,你们自己心里,都给老子算清楚了!”
“懂了吗?!”
“懂了!”
在这些务实的基层指挥官眼中,耿忠的价值,已经从一个“能人”,一个“奇人”,上升到了一个可以极大程度“改变战损比”的,战略级人才!
他们开始主动地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这位“宝贝”,以及,如何才能将他那颗神奇的“脑子”,更好地,运用到未来的战斗中去。
……
耿忠在新一团的地位,被最终地,盖棺定论。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顾问,一个特护人员。
他成了,李云龙权威辐射下的,绝对的核心成员。
是这个团队里,拥有最高豁免权和自由度的,独一无二的存在。
就在整个新一团,从上到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对英雄的崇拜中时。
指挥部里,那台刚刚沉寂了没多久的野战电话。
又一次,急促地,响了起来。
通讯兵接起电话,只听了几秒,脸色就是一变。
他放下电话,看向李云龙,语气异常严肃。
“团长。”
“旅部,旅长的电话,直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