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都市言情>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 第055章,继往开来的崭新面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55章,继往开来的崭新面貌(2 / 2)

共有两大本,厚重的黑皮笔记本。

中间有修改痕迹很明显,原来写的是蓝黑墨水,修改用的是碳素墨水。

这充分说明,叶总工是个做事精益求精,一个名副其实的老牌知识分子。

他表面上无所事事,实际私底下很关心单片机技术和工艺改进。

唯一短板是他读不懂国外英文资料,无法了解到日美等国外IC发展前沿与动向。

随着阅读的深入,李雪峰越看就感觉背后直冒冷汗。

这本笔记真材实料,内容翔实。

厂里的老工程师们,那些苏联留学生们并不都是他以为,知识老化,被耽误被荒废一代。

不是过去社会荒废了他们,而是现在他们不被社会看好。他们是茶壶煮饺子,壶里有料,装不多也没法倒出来。李雪峰为自己过去的浅薄认知,感到汗颜。

相比于叶总工对IC设备的了解与保养维护,他现在所做的,算不了什么。

自己更应该向老一辈学习,学习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

李雪峰现在可以称之为IC封测专家,虽说对封1车间的苏制设备不堪了解。

可在他看到叶总工笔记之后,许多问题恍然大悟,迎刃而解。

最让他受益的,是叶总工记录在后的思考,那些思考,道尽叶总工对设备更新改造的深思熟虑。

用这套旧设备做八位单片机前置部位的IC部分,用八月份就位的索尼封测线,生产后置也就是核心部位。

这样,工厂里设备利用率提高了,技术工人效率也跟着提升,极大减低封2车间的生产压力。

李雪峰只是不太明白,叶总工他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可他为什么不去做呢?

他是总工程师,负责全厂技术和工艺流程,他有权利又懂技术,可他为什么等闲视之?

难道想看刘丰笑话?

改革开放到了第八个年头,叶总工的思想有问题,远没有解放开来,一直小心谨慎。

这就是‘臭老九’被长期打压所产生的惯性。

原先八位单片机工艺改进中的不少工艺方面的疑问,在叶总工的黑皮笔记本里找到答案。

李雪峰豁然开朗。

他坐在电脑前,将好几条原先准备在会议中提出来的改进条款,给删了。

余下的,他综合考虑,从新拟定新方案。

工艺一旦改进,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

进入八月份,日本索尼公司的封测线由中铁水陆联运,到达云都。

厂里派出大卡车运抵封2车间。

安装调试,员工上岗培训,设备说明书翻译工作等工作,同时展开。

人员培训方面:

八五年新分配来的本科生九人,其中半导体电子类就有六名。

总工办分派两名去贴片车间,其余半导体四名,都交给了封2车间。

分了本科生,这次中专生三十几名,一半分到封2,还有技校生。

总之,人员充足,就需要加强岗位培训。

好在李雪峰和唐建强这边,经过一年努力,把王建国和周立群等一批骨干培养成才,后继有人了。

封2车间有两条生产线,李雪峰让王建国担任索尼封测线的工段长,周立群为美国TI线工段长。

从TI线调一批熟手,到索尼线任班组长。

岗位培训实行入门师傅制,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形式,效果斐然。

说明书和维修手册交由吴咏梅总负责,从083基础借调来两名懂日语的工程师一起翻译。

由于有了上次经验,吴咏梅得心应手,总校对是李雪峰本人,一个月不到,就把这项翻译工作圆满完成。

到了八月底,新的索尼封测线试机成功,良品率达到预定要求。

一切宛如行云流水般的顺利,运气好极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