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都市言情>我的时代1979!> 第六十三章 毕业生基本素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 毕业生基本素质(2 / 2)

“第四步是练写作。以输出为目标,完成能力转化前三者的积累,最终要通过学术写作落地。掌握基本规范是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练笔、修改打磨,将文本理解、理论运用、学术史认知转化为清晰、严谨的学术表达。写作不是终点,而是检验前三层能力是否扎实的标尺,也是学术思考的最终呈现。”

说到这章培横已经有点知道这许成军在说什么了。

他在定义做学文的方法论!

许成军将四者串联为“根基-工具-坐标-转化”的递进关系,定义了“从输入到输出”“从继承到创造”的完整链条。

这小子胆子真特么大!

章培横此时已经收齐了对推荐的那点轻视的心,甚至有些欣赏。

毕竟这是个能说出金庸强于《李自成》的狠人。

大逆不道?

我要的就是大逆不道!

“这四个层次层层递进:文本是根基,理论是工具,学术史是坐标,写作是转化。最终指向的,是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创造知识’的能力蜕变。”

“五大金刚”都是对文学理论研究有相当水平的人物,毫不客气的说,这些人现在跺跺脚,

整个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界得震三震。

许成军讲的不复杂。

在场的教授已经很明白许成军在讲什么了。

但正因为明白,才开始震撼。

在这个年代你写出什么优秀作品未必让教授们震撼。

毕竟每个时代都有那么多的人灵光一现,写出惊艳一个时代的文字。

尤其是80年代这个文学作品井喷的黄金时代,

豪不夸张的说,每时每刻都有佳作的诞生!

而让这些教授真正惊讶的是。

你小子20岁,就想给出理论路径?

1979年的学界,其实最缺的不是知识积累,而是“如何做学问”的逻辑框架与独立精神。

许成军的回答看似平实,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

既切除了教条化思维的病灶,又缝合了学术断层的伤口,更搭建了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

他提出的“四层递进法”,本质是为迷茫中的学界提供了一套“可操作、有底线、能生长”的治学范式。

这正是那个“破立交织”的时代最需要的“方法论启蒙”。

让他的回答超越了单纯的“考校应答”,成为一场隐性的学术思想革新。

而许成军自己,丝毫没意识到自己讲了什么。

这有啥的?

这不是一个优秀211中文系硕士毕业生基本素质么?

诶,你们看我啥眼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