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119章 与鹰酱国际贸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 与鹰酱国际贸易(2 / 2)

5月的天津港,万吨货轮"东风号"正在紧张装货。起重机操作员刘大柱坐在驾驶室里,手握操纵杆,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左移五厘米!"对讲机里传来地面指挥的喊声,夹杂着电流杂音。刘大柱轻轻推动操纵杆,钢铁吊臂发出"吱呀"的呻吟,集装箱缓缓对准货舱。

"放!"随着一声令下,十吨重的集装箱稳稳落下,与甲板接触时发出沉闷的"咚"声,震得码头边的海水泛起细小的波纹。水手长老李拿着清单,用铅笔一项项勾选:"第10086箱,塑料玩具...齐活!"他的大嗓门惊起了岸边的一群海鸥。

货轮离港时拉响汽笛,低沉的声音在海面上久久回荡。年轻的水手王小军趴在船舷边,手里攥着个崭新的打火机——这是临行前厂长亲自发给每个出海工人的纪念品。他"啪"地一声打开金属盖子,火苗在咸湿的海风中摇曳,映照着他年轻的面庞。

6月的纽约曼哈顿,第一家"东方百货"开张的热闹场面引来了半条街的围观。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鞭炮的硝烟味混合着夏国茶叶的清香。六十岁的华裔店主陈阿福穿着崭新的中山装,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招呼客人:"GOOdqUality!CheappriCe!"他拿起一个印着熊猫图案的塑料脸盆,用指关节"咚咚"地敲着盆底。

金发主妇丽莎拿起一件透明雨衣反复揉搓,防水布料发出特有的"沙沙"声。"MyGOd,"她惊讶地对同伴说,"这比我们国产的厚实多了!"收银台前,电子计算器"滴滴"的声响此起彼伏,年轻的收银员林小红手指翻飞,额头上的汗珠顺着刘海滑落。

7月的天津港,来自鹰酱国的"海上巨人号"货轮缓缓靠岸。码头工人们围在岸边,对着船上那些庞然大物指指点点。当第一台数控机床被起重机缓缓吊起时,金属外壳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芒,照得人睁不开眼。

"后退!都后退!"海关监督员张志强挥舞着小红旗,哨子吹得"嘟嘟"响。他的制服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当精密仪器落地时,他长舒一口气,钢笔在验收单上签下名字的瞬间,墨水在纸上晕开一小片蓝色。

12月31日的外贸部年终总结会上,老式打字机"咔嗒咔嗒"地工作着,色带已经有些褪色。部长拿起最后一张报表,手指微微发抖:"五亿...零八百万元..."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挂钟的秒针走动声。突然,隔壁办公室爆发出欢呼声,接着是"砰砰"的开香槟声——年轻的科员们提前得到了消息。

此时此刻,在洛杉矶郊区的某个普通家庭里,主妇玛丽正在拆圣诞礼物。她拿起一个印着"MadeinChina"的电饭煲,内胆在圣诞树彩灯照射下闪着温润的光泽。"亲爱的,"她按下开关,机器发出"滴"的提示音,"这可比咱们的老式锅方便多了!"

而在四九城南锣鼓巷的一个大杂院里,退休工人老张头正摆弄儿子从友谊商店排队买来的鹰酱国收音机。他小心翼翼地转动旋钮,喇叭里先是一阵电流杂音,接着传出字正腔圆的京剧唱段。"这洋玩意儿..."老张头嘟囔着,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敲击着胡桃木外壳,"音质还真不赖。"

夜幕降临,太平洋两岸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无论是车间里尚未冷却的机器,还是港口待发的货轮,亦或是寻常百姓家中的电饭煲和收音机,都在诉说着这个特殊年代里,那些关于生活、关于希望的故事。历史的车轮,就这样在柴米油盐的日常中,在钢铁与塑料的碰撞声里,悄然向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