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2 / 2)

贺瑜继续沉声说道:“裴将军突然入攀里山,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但此事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当时是有人故意引他入攀里山的。”

从攀里山到松州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但当时是打败叛军的关键时机,他却在这时选择了离开战场,当时有人传说裴亦扬收到了一封信,与敌方将领见面之后,突然便带兵回撤,是被说服了要造反,可等攀里山的事情结束之后才发现,他带去攀里山的,只有三千人。

拿三千人造反?

就算他疯了也不可能这么做。

叛军在收到他离开的消息后立刻反攻,却发现哪怕裴亦扬已离开,他也早已部署好一切,战线依旧牢不可破,后来武威王勤王救驾,带着三万兵马回缓松州,一举剿灭叛军,当场诛杀两王,这也是众藩王之乱中最后有战力的人马,此一战后,众随后兵力尽数溃散,由武威王和宣阳候带兵将其它反叛的小藩王一一收服。

而经过这些年的内斗,大周整个都消耗极大,更是惹得周边各国对大周虎视眈眈,边境一直不稳,先帝为了尽快平息内乱,收了剩下藩王的兵,发配去了边关。

此一次后,便只留下了剩下的六个藩王,当时先帝本没想要留下前惠王,但惠王的王位已经世袭三代,经营百年,虽然收了他的兵权,但想直接连根拔起太难,且当时的大周实在经不起动荡了。

“当时谣传说裴将军与叛军结盟,事成之后共分天下,才引得他带兵离开,我顺着这件事往下查,查到当初裴将军确实与叛军有书信来往,虽然那些书信已毁,现在不可考据了,但我找到了当年在攀里山那一战中活下来的百姓,据他们所说,裴将军当时去时,阵仗之大,声音之大,让人误以为他带去的最少也有三万人。”

却不想事后发现只有三千。

“跟据当时的战报来看,当时攀里山确实发现了叛军,是余王的两万人,他们应当是想利用攀里山的叛军引开裴将军,调虎离山,方便利王和简王的人能突破那边的防卫入京都,可是没想到裴将军竟然只带了三千人赴约,而不是三万人,在裴将军到达攀里山时,松州那边的叛军就立刻发起了进攻,却没想到应当只有不到三万人的裴军仍然有五万人,将他们牢牢拦在松州城外。”

而以三千对两万的裴亦扬,则死在了攀里山,带着余王一起,而余王剩下的那些兵,一见余王死了,在武威王赶来时,直接降了。

“可是当时京都有宣阳候守着,而且武威王还在赶往京都,从攀里山到京都最快也要三天,等他三天后到了,武威王也到了,他那两万人,根本不可能进得了京都。”苏岑对这件事的宗卷看过不止一次,非常熟悉:“为什么裴伯伯一定要在攀里山杀了余王呢?”

贺瑜目光看向裴决,上次裴决提到那个所有人都忽略的“献宝”之后,在查此事时,他也在想。

区区一个余王,两万草兵,还不足以让裴亦扬亲自带人来剿,除非当时攀里山,不止余王。',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