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3章(2 / 2)

周瑜又回了厨房,司马懿正在看烤箱的正经功能说明书,笑着问周瑜怎么送水果又不去了,周瑜将水果放下,说公孙瓒因不了解后来的事情而正猜疑自家至尊的品行,此时进去搭话双方都尴尬。

司马懿若有所思,但没接话,他也觉得孙权这人吧,品行是有问题的。就拿忽悠文帝多年来说,那简直是恶劣,送个质子拖拖拉拉,为了保全江东,连称臣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可谓无耻也。

换个角度来说,孙权也确实做到了常人所不能做的事,一国之君带头不要脸,谁能想到他都当皇帝了还能如此反复。

可能是更早之前那个“吴王”开始,从“越王”那边用血的教训学来的卧薪尝胆。

只要赢了,就是卧薪尝胆,可惜这一个吴国没能笑到最后。

周瑜觉得孙权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心中没有苛责之意,至于孙策也是早就和孙权因称臣一事辩论过了,当然,打也是打过了,打完还是好兄弟,说一句好弟弟你委屈了,怪我死得早,不然哪需要你如此受辱。

那边屋内还在说后来之事。

从江东又说到荆州,说到入川。

公孙瓒听到此处连连说妙,又端详一眼刘备说:“玄德能有如此发展,的确出乎意料,又像是情理之中。只是……原本能早些进展,这也不忍,那也不忍,听得我心里火气上来。”

诸葛亮笑着解释,说:“主公仁德,后来才能收服蜀中诸多人才,并非是图一时胜利。”

公孙瓒对此不是特别认同,武力能快速解决的事情,非要拖时间,占下西川后他浪费的时间也够筛选忠臣了。

诸葛亮想了想没再辩驳,这是公孙瓒和主公本质原则上的不同,靠言语是无法说服的,哪怕公孙瓒的性格和行事风格让他大败自尽,他也不会反思是自身的缺陷,只会记恨外界。

再讲到汉中之战、讲到曹操去世后曹丕篡逆、刘备称帝、夷陵之战,白帝托孤。

公孙瓒始终眉头紧皱,怒锤地板说:“你糊涂呀!报仇之事先放一边,为何不进攻曹魏……”说着瞥了眼关羽,算了,不说了。

再后面的事情就不想听了,摆摆手手说:“你都死了,后面肯定没戏了。诸葛亮再得人心,也不过是续一口气。益州那些人,能投降你们,就也能投降别人。”

不得不说,有被迫害妄想症的公孙瓒反而一语道破真相。

大臣投降,换个地方做官享福,甚至可能因为当地影响力大而被重用,百姓会怎样,他们是无所谓的。

诸葛亮默然垂眸,是的,他也明白。

所以他必须北伐,只要一日没有占据优势得到“正统”,投降这个隐患就始终埋在脚底下。不投降的时候,他们会说曹丕篡逆,投降的时候他们会说曹丕顺应天理,是受了刘协禅让的正统。',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