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6章(2 / 2)

嬴政刘邦吕雉围着已经展开的几片竹简,尝试念出上面的文字:

“……八月廿八兮君别离,思之思远兮思断肠;常诲子兮以淡泊,亦畏子兮非重器……”

“这是何意。”刘邦疑惑地嘀咕了句,像是在倾诉什么,不确定。

又看了看另外几片竹简,念道:“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突然一个陌生的声音,传入耳中。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吕思彤和众鬼回头,看见从阴影角落里走出来一名头发花白的清瘦老太,她肤色偏黑,像是长久晒太阳导致,眼神忧郁缓缓走向这边。

“小吕同志看什么呢。”山馆长疑惑地循着吕思彤的视线看过去,那边什么也没有。

“哦……”吕思彤只能装作没看到,让新鬼们去交涉,自己则问,“对了,这个竹简是哪出土的呀,我还以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盛行竹简,三国时期是帛书呢。”

“你已经认出这是三国时期的竹简了?”山馆长惊讶,说,“是好久之前的了,现在修复技术成熟了才拿出来修复。”按照山馆长的说法,这份竹简在琅琊古城的景点项目打地基的时候发现的,当时以为会有墓葬,挖掘后却只有一个很小的衣冠冢,初步鉴定只有两件衣服,几份竹简。

在排除了有大墓葬的可能后,景点项目正常落成。

当年文物修复技术不成熟,地方博物馆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就上交到了省博来。

吕思彤点头,说:“嗯……这一份写的应该是《梁甫吟》,另一份可能是家书之类。”

“《梁甫吟》?!”山馆长十分吃惊,相传这是诸葛亮创作的乐府诗,是谁特意在琅琊古城建了个衣冠冢,难道和诸葛亮有关?可是,三国时期琅琊归属徐州,后期一直是曹魏地盘,谁活腻了在曹魏给诸葛亮立衣冠冢。

“这个嘛……”小吕偷瞄正在说话的几个鬼,收回视线一本正经地说,“就是有没有一种可能,黄月英在诸葛亮死后曾经带着孩子来到过琅琊?”

“……”山馆长稍一思索,说,“不可能,不说蜀道难行,黄月英偷偷摸摸来也就算了,带着诸葛瞻到琅琊,不是等于给人送人质嘛。”

“那就是她托人带过来埋着的。”

“啊?”山馆长还是觉得这个可能不大,仅供参考吧就。

吕思彤没再争论竹简的内容,一切还是以修复后的结果为准,何况新来的黄月英对自称是嬴政刘邦和吕雉的鬼存在诸多不信任,只报了名讳没有说其他的事情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