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油腻书库>穿越历史>抗战之血肉熔炉> 第1章 中将军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中将军长(1 / 2)

樟城,校场上此刻已是杀声震天,第五军五万五千名将士正在操练。

1939年1月的樟城,寒意逼人,却怎么也挡不住校场上热火朝天的喊杀声。

站在指挥台上的顾家生此时正注视着眼前正在操练的部队,此刻他领章上的军衔已由一颗将星增加到了两颗。此刻正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金光,这是对他过往战功的认可,更是‘老头子’对他的信任。

此刻他指挥的已不再仅仅是武汉会战中那支英勇善战的荣誉第六师,而是下辖三个师、总兵力达5.5万人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一支名副其实的中央军王牌劲旅,堪称嫡系中的嫡系,王牌中的王牌。

武汉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为面对战局的变化,开始对军队进行整编。顾家生所率领的荣六师因在会战中表现英勇,作战有力,并多次重创日军。

这些实打实的战绩让“老头子”颇为欣喜,于是在1938年末,在重庆,‘老头子’亲手将国民革命军,荣誉第六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

对于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的番号,顾家生在前世那也是耳熟能详,甚至到了如雷贯耳的地步,他知道这个番号的重量。如今落到自己肩上,既是无上荣誉,也是千钧重担。

跟之前不同的是,此次任命书中还特别提到,他顾振国的“铨叙军衔”为少将,“职务军衔”为中将。这种“职阶分离”的做法在国军中并不罕见,这既是对他战功的肯定,也是为了方便他指挥大规模部队。

第五军的新编制堪称豪华。原荣六师作为骨干力量,保留了原有老兵的情况下,兵力再次经过战后补充,此时已经扩充至2.5万人,成为第五军的主力拳头师。

新增的新编100师和新编135师,各满编1.2万人,这两个师虽然新兵居多,但军官骨架多来自于荣六师的老底子,军事素养还是有保障的。

再加上军部直属部队,全军总兵力赫然达到了5.5万人,其规模远超一般国府军精锐。

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结了此前的作战经验,认为“以师为战略单位很难与日军的师团级规模抗衡”,于是决定“把战略单位由师升级为军”。

而第五军正是这一新思想的体现。其编制完全按照最新标准,并配备了加强炮兵、工兵和通讯部队,战斗力远超武汉会战前的军级单位。

樟城地处要冲,水陆交通便利,既是战略要地,也是整训练兵的理想场所。第五军在此驻防,一方面休整补充,凝聚战力,另一方面也担负着警戒周边、防止日军突进的任务。

整编工作千头万绪,庞杂繁重。战后,荣六师全体官兵因战功卓著,皆官升一级,这不仅是对他们英勇的犒赏,更是构建新编第五军的骨架的基础。

他的老搭档、原荣六师副师长郭翼云如今已晋升为第五军中将军副军长,成为他最得力的臂助。而参谋长张定邦虽职务军衔仍是少将,却获得了更为难得的铨叙少将衔,这代表了军政部对其能力和资历的正式认可,使其在军中的地位更为稳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